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清代喀尔喀蒙古最大转世活佛。佛教传说,有十五位先世(详哲布尊丹巴先世源流)。第十五位先世即达拉那达(亦译多罗那达),为觉囊派高僧,受西藏诸活佛派遣,至蒙古掌教,由第四世达赖喇嘛授予“大慈迈达哩胡土克图”尊号,居漠北喀尔喀蒙古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20余年,被蒙古人尊称为“哲布尊丹巴”(意为尊者圣士)。崇祯六年(1633)达拉那达入寂后,新诞生的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次子(法名札那巴札尔)在车臣汗等支持下,被认为是达拉那达的转世。顺治七年(1650),至西藏晋谒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五世达赖喇嘛,改宗格鲁派(黄教),获“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称号,通称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晋见康熙帝,被封为大喇嘛,委以喀尔喀宗教事务大权,位列喀尔喀百官有司首班,成为喀尔喀蒙古的政教领袖和最大领主。第二世仍转世于土谢图汗家族。自第三世起,乾隆帝为避免喀尔喀诸王公因争献灵童而纷争,并防止哲布尊丹巴权力过重,指定转世于西藏,再迎入喀尔喀坐床。乾隆晚年,创金瓶抽签制,规定哲布尊丹巴系活佛转世,由西藏大昭寺金瓶掣定。自第五世起,即由金瓶掣定,报请皇帝批准。宣统三年(1911),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怂恿下,宣布“独立”,自称“大蒙古皇帝”,年号“共戴”。1914年,取消独立,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建立政权,被奉为立宪君主。1924年,第八世入寂,哲布尊丹巴系从此终止转世。历代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详见专条。

猜你喜欢

  • 睛州

    渤海王国置。一作晴州。为南京南海府所辖3州之一,领天睛、神阳、莲池、狼山、仙岩5县。州治故址一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旧津里;旧有依《辽史·地理志》定在今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州县皆废,其民被迁至今

  • 萨玉衡

    清代诗人,经学家。字葱如,号檀河。福建闽县人。回族。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授陕西洵阳县知县。历任三水、白水、榆林、米脂等县知县,绥德直隶州知州、榆林府知府。曾游历京师、浙江、江苏、河北、陕西、

  • 雍正

    ①清世宗胤禛年号。1723—1735年,凡13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世祖胤禛(1706页)。

  • 李居正

    渤海王国大臣。官至公卿。宣王大仁秀时被遣入唐京师学习古今制度,三年业成,唐大和七年(833)正月,随渤海朝唐使高宝英归国。入仕。唐咸通元年(日本贞观二年,860)冬,奉大虔晃遣,率105人聘日,并吊日

  • 赛特

    明代蒙古领主之一。为非成吉思汗家族出身的领主通称。亦译赛德。蒙古语音译,意为“善人”、“贵人”、“大官”。拥有较多的领地、属民和牲畜,担任太师、太尉、知院、丞相、※宰桑等要职,有的成为万户(土绵)、※

  • 元英宗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兀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兀里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所设之兀列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所设之兀列卫分别称额埒河卫、额埒卫。

  •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梁、晋等在柏乡地区之战。五代初,后梁太祖朱温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沙陀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互相争夺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卢龙(治幽州,今北京)

  • 赤古

    见“赤驹”(1011页)。

  • 仁师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为谏师位之一,位在第二。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