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呼伦贝尔副都统

呼伦贝尔副都统

清朝管理呼伦贝尔地区的最高长官。雍正十二年(1734),在伊敏河西岸(今海拉尔市正阳街地区)筑呼伦贝尔城,设统领管理。乾隆八年(1743),清政府改设副都统衔驻呼伦贝尔城,称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隶黑龙江将军。光绪六年(1880),改为副都统,管理呼伦贝尔地区。三十四年(1908)裁撤,改设兵备道加参领衔。民国后一度设副都统,不久复撤销。

猜你喜欢

  • 雪杰颇康勒空

    藏语音译,意“薪饷局”。原西藏地方政府直属发放薪饷的机关。因设布达拉宫下,故名。设僧俗官员专管发放藏军军饷和政府官员薪金,及新征兵之军粮。

  • 保绿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草木枯干的季节,即秋天。旧时鄂伦春族无历法,在长期的狩猎和生活实践中,以物候变化为依据,总结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据其来安排狩猎生产。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合,但适合其狩猎

  • 斛斯征

    529—584西魏、北周、隋大臣。字士亮,先世原为代北高车(敕勒)斛斯部莫弗大人,后归魏,以部为氏。河南洛阳人。尚书令斛斯椿之子。少以父勋赐爵城阳郡公。西魏文帝大统(535—551)末,为通直散骑常侍

  • 高宝英

    渤海王国大臣。一作高赏英。唐大和七年(833),官至同中台(一作书)省右平章事。是年正月,奉大彝震命朝唐,谢册命。随行有彝震派遣入唐学习生徒解楚卿等3人,经其向唐奏请,同至长安学习。大仁秀时所遣入唐学

  • 吴三桂入黔记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地区。成书较早,完成于清初,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主要记叙黔西北彝族从远古至吴三桂入黔后的历史事件,并记录了与清朝统治者多次战争的概况。

  • 建州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二年(1404)冬,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受明招抚。三年九月,随明使王教化的等入朝京师,十一月(一说作十年或十四年),明从建州卫析置建州左卫,以其为都指挥使。以屡入京朝贡

  • 神瑞

    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年号。414—416年,凡3年。

  • 九江王

    见“匋钪冷”(1491页)。

  • 北庭故城

    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约20公里。俗称“破城子”。为唐代庭州金满县和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清代在此发现唐金满县碑、唐造像碑和元造像碑残石。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1500余米。分内外城3重。中

  • 依达雅图勒拉

    见“阿帕克和卓”(1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