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八部

古八部

①契丹初兴时部落总称。一说“八”为泛指,非实数,东北古代民族多此用法,如室韦八部、敌烈八部、婆里八部等。一说即奇首八部,“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辽史》卷32)或“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卷37)八部名称,诸史多载,颇有歧异。其中以《魏书》为最早,该书《显祖纪》记为※具伏弗(《勿吉传》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为“伏弗郁”。) ※郁羽陵(《契丹传》与《辽史》为“羽陵”。)※日连、※匹黎尔(《契丹传》和《辽史》记为“匹絜”和“”两部, 《册府元龟》和《通典》为“匹黎”。)※叱六手(“手”为“于”或“”之误, 《契丹传》与《辽史》记为“吐六于”, 《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记为“比六干”。)※悉万丹(《辽史·世表》记作“万丹”。)※阿大何(《勿吉传》记为“拔大河”,《契丹传》与《辽史》记为“何大何”。)※羽真侯(《契丹传》与《辽史》无此部)。 ②指契丹开国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史家一般将契丹建国前后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古八部为第一时期,相当于东晋永和元年(345)前后至唐贞观元年(627)前后(一说隋、唐之际,618年前后)。时契丹活动在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以北,潢河(今西喇木伦河)流域一带。这时契丹人畜渐旺,部落益增,开始为世所瞩目,见诸于史载。

猜你喜欢

  • 土尔扈特汗国

    国名。17世纪30年代建于伏尔加河下游。17世纪20年代末,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因四卫拉特内部不睦,牧地紧张,率众5万户,自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西越哈萨克草原,至额济勒河(即伏尔加河)下

  • 不彦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作摆腰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次子。领巴岳特部,驻牧于大同西北边外300余里的一克掬力革。在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守口堡与明朝互市。

  • 乌喇特后旗

    参见“乌喇特中旗”(349页)。

  • 文庆

    ?—185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费莫氏。大学士温福曾孙,两广总督永保孙。道光二年(182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子监祭酒、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十三年(1833),官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奉命

  • 兀思哈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三年(1415)十月,与忽鲁爱等三卫同时设立,以忽答思(亦作呼塔斯)为指挥同知。《满洲源流考》作祜实哈哩卫,并说清代有祜实哈哩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 煨酒

    壮族地区特产名酒。亦称窖酒。产于贵州从江等地。酿造方法独特:把糯米蒸熟后,铺于竹蕈间让其散热,加曲药拌匀,置于瓦缸中发酵,待糯米变甜,香气四溢时,把米糟放入小口坛中,严禁粘着油盐,同时放入适量凉开水,

  • 农田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相啰”。属中等司。管理农业。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4承旨、4都案、12案头。

  • 海固回民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回民起义。1939年元月、5月和1941年5月,先后发生在宁夏海原、固原,史称“海固事变”。因国民党陈诚部队在海固地区抓兵,强迫入伍回民吃猪肉,烧毁清真寺,横征暴敛,污辱妇女等暴行引起

  • 乌斯满·阿里

    民国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军官。泛突厥主义者,柯尔克孜族。新疆喀什人。1933年2月被喀什行政长马绍武招募入伍,任柯尔克孜族营营长。同年5月,与泛突厥主义者铁木尔联合,进攻喀什回城(即疏附城)。不久又与铁木

  • 西夏陵园

    又称昊王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贺兰山东麓。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5公里。现存帝陵9座,陪葬墓100余座,陵邑遗址一处,石灰窑址数十座。1972—1976年宁夏博物馆调查发掘了神宗陵园,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