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岛语系

南岛语系

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上。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洲以西的复活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新西兰岛,中间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一般按地域分成印度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4个语族,包括500余种语言,使用人口约2.5亿。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爪哇、菲律宾、台湾、苏拉威西、马都拉、安汶、帝汶、马达加斯加等岛和马来半岛。包括中国台湾的高山族语言,印度尼西亚的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巽他语、马都拉语、米南卡保语、亚齐语、巴塔克语、布金语、巴厘语,马来西亚的马来语,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比萨扬语、伊洛卡诺语、比科尔语、帮板牙语、帮阿西楠语、伊戈罗特语、马罗瑙语,马达加斯加的马达加斯加语,越南的嘉莱语、拉德语,越南和柬埔寨的占语等。波利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新西兰、萨摩西、汤加、纽埃、库克、士阿莫土、马克萨斯、瓦利斯、夏威夷、复活岛等岛屿上。包括毛利语、萨摩亚语、乌维亚语、汤加语、纽埃语、拉罗通加语、塔希提语、士阿莫土语、马萨克斯语、夏威夷语、拉帕努伊语等约1000多种语言,方言和次方言。美拉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赤道以南,太平洋西南斐济、新几内亚、俾斯麦、所罗门、圣克鲁斯、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等岛屿上,包括斐济语、安布里姆语、利富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密克罗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赤道以北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马里亚纳、马绍尔、加罗林、关岛、吉尔伯特、特鲁克、波纳佩、帕罗、雅浦、瑙鲁、帛硫等岛屿上,包括马绍尔语,查莫罗语、吉尔伯特语、特鲁克语、波纳佩语、帕罗语、雅浦语、瑙鲁语、鸟利蒂语、库赛语、塞班语、耶鲁脱语。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大都保存了古南岛语的辅音韵尾,并区分※p与※b;※mp与※mb;※k与※g;※t与※ t;※nt与※;d;※ a与※q;※nd与n a;基本词序大致为VSO (动词—主语—宾语)或VSO,动词与主语有一致性。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3个语族语言大都已丢失古南岛语的这些语音特征,基本词序大致为VSO(主语—动词—宾语),动词与宾语有一致性。

猜你喜欢

  •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

  • 康僧渊

    晋代佛教高僧。原籍西域(康居?),生于长安。自幼出家,志业弘深,容止详正。能诵《放光》、《道行》、《二般若》诸经。晋成帝(325—342年在位)时,偕康法畅、支敏度等往江南布教,常以清约自处。后于豫章

  • 内务府三旗护军营

    即包衣护军营。清代包衣禁卫军之一。设于顺治(1644—1661)初,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改隶内务府,几度于两者之间交替易辖。迄雍正元年(1723),最终定隶于总管内务府大臣。三旗各设:护军统领(正三品

  • 尉迟炽繁

    566—595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鲜卑尉迟氏。蜀国公尉迟迥之孙女。有姿色。初适杞国公宇文亮子西阳公宇文温,以宗妇例入朝,为赟逼幸。及亮反,温被诛,被召入宫,拜为长贵妃。大象二年(580)三月,立为天

  • 浦峪路屯田万府户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因在金浦与路境内而得名。府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一说在该省乌裕尔河流域;或说在今齐齐哈尔市一带。今呼兰河、通肯河和拉林河一带,是其主要屯垦地。元世祖初

  • 吐尔逊·穆罕默德

    ?—1627哈萨克贵族。※贾尼别克汗孙,贾勒木速檀(王)子。初称速檀。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侄艾斯木汗继位后,与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规定塔什干及其周围地区240年内归哈萨克汗国管辖

  • 武散官

    金、元时表示武职品级的称号。金代吏部选官时,非进士出身所授之官皆称武散官,谓之右职,或右选。右职升进以军功为优,皆循资渐升,有升降定式而不可越。元多袭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职事二等。至元二十年(12

  • 黑党项

    唐代党项部落之一。居地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以西之地。“黑”为尊称;一说“黑党项”意为“弥药”。《辽史》中称为“鹤(喀)剌唐古”。

  • 耶律贴不

    辽皇室。契丹族。为辽圣宗弟※耶律隆祐第三子,辽兴宗※耶律宗真堂弟。圣宗在位时,封豫章王。太平九年(1029)六月,任长宁军节度使。至兴宗即位,重熙十七年(1048)十一月,改封汉王,为西京留守。逾年六

  • 贾班达哥

    清代门巴族著名首领。原居主隅。后因不堪忍受农奴主残酷压榨,约在18世纪初带领当地百余户门巴族向传说中的圣地白马岗(今西藏自治区墨脱)迁徙。途经扎目村时与追兵遭遇,率众顽强抵抗,经激战砍死敌军官,杀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