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卓尼土司

卓尼土司

明清甘肃卓尼地区藏族土司。位于洮河和白龙江上游地带。以卓尼禅定寺初建时,寺前有马尾松一株,迭部地方藏语称马尾松为“胶呢”,音转为“卓尼”,故名。据《卓尼丹珠尔目录》和《安多政教史》,土司始祖为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后裔,姓噶氏。至8世纪时,族中噶·伊西达尔吉为藏王赤祖德赞将领,被派至佐尔盖令哇(今四川若尔盖),征收税款,遂定居于此。其后裔些地、傲地兄弟2人始移居卓尼。卓尼寺之萨迦派格西亦将该寺交些地管理。明永乐(1403—1424)年间,以治边有功诏令入京,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正德(1506—1521)年间,土司旺秀入觐,赐姓杨,改名杨洪。嘉靖三十年(1551),杨臻袭土司职,调各地属民万人,修筑卓尼城。万历(1573—1620)年间,杨葵明继袭,扩张势力,并纳浪、朝、禾多、大峪、车巴沟等13部落。清康熙十一年(1672)杨朝梁承位,先后收术布、迭部等24部落。四十五年(1706)杨汝松袭职后,平定武坪24部落反清暴动,将散居各地属民组成48旗,16掌尕(意为村落或部落),下辖500余小部落。道光十六年(1836),土司杨元随西宁办事大臣达洪阿镇压夏黑错(今合作)藏民。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辖地东至岷州晏里,南抵四川松潘龙安,西邻洮州,北界夏河佐盖地。计共传19代,历时近500年。

猜你喜欢

  • 巴乌

    见“宝物公主”(1523页)。

  • 耶律延禧

    1075—1128辽天祚帝。辽朝第九代皇帝,即末代皇帝,1101—1125年在位。字延宁,小字阿果,又作阿适。契丹族。道宗孙。因父濬受冤屈死,道宗又无他子,故自幼倍受珍爱。大康六年(1080)三月,6

  • 吴八月

    1729—1796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吴世宁。湖南乾州(今吉首)平陇寨人。苗族。少年时读过私塾,习武艺,善骑射。颇受苗族农民敬重。乾隆六十年(1795),因不堪官吏和地主、高利贷剥削与

  • 卓生

    旧时基诺族村社的长老之一。基诺族音译。被视为“寨母”,与另一名长老※“卓巴” (寨父)共同管理村社。

  • 四楼

    契丹开国时统治者游猎之地和处理国务的政治中心。一说“楼”即※“捺钵”的前身。“捺钵”于辽圣宗时形成定制。此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于木叶山置楼,谓之南楼;大部落东一千里,谓之东楼;大部落北三百里置楼

  • 阿优

    ①珞巴族家长奴隶制家庭中奴隶对蓄奴主妇的尊称。又作阿腰,珞巴语音译,原意为“奶奶”,转意为“女主人”。 ②崩尼部落古时血亲“类别式”亲属制,即对母系氏族女性的一概称谓,意为“奶奶”。 ③崩尼部落人对岳

  • 和起

    ?—175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姓马佳氏。阿音布玄孙。康熙六十一年(1722),袭骑都尉世职。乾隆四年(1739),授盛京协领。历官广东、宁夏副都统。十九年(1754),率宁夏兵千人赴北路军营,从

  • 顶疾啰

    见“閤门司”(1727页)。

  • 新疆电报总局

    清末及民国时期新疆邮电机构。光绪十八年(1892),陕甘总督杨昌浚、新疆巡抚陶模会奏,请拨款安设关外电报线路,经总理衙门及户部核议,先后拨款24万两。十九年,电报总办、津海关道盛宣怀派员测量路线。二十

  • 乌通给

    船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省赫哲族地区。各地称呼不一,内有“赫真”和“奇楞”等方言差别,此为赫真(抚运县下八岔地区)语;奇楞(勒得利以上地区)语称“古录般”,意为“木板快马子船”。出现于本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