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知远

刘知远

895—948

五代后汉皇帝。947—948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唐奠基者※李克用列校刘璜之子,生于太原。初事后唐明宗李嗣源,寻转为石敬瑭(后晋高祖)牙门都校。力助石敬瑭举兵反后唐,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晋初期,加检校司空,充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改陕州节度使,充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历许州、宋州节度使同平章事。累迁至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天福七年(942),闵帝石重贵即位后,加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开运元年(944),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败契丹伟王于忻口,封太原王,后兼北面行营都统。二年,封北平王。三年,加守太尉。亲率牙兵至朔州南阳武谷大破契丹军。次年(947),闻契丹将闵帝北迁后,于二月遣牙将奉表于契丹。契丹主呼其为儿,并赐木拐,以示褒美。寻于太原宫受册,即皇帝位,仍称天福十二年。六月,乘契丹军北撤,率众东进入汴(今河南开封),建国号为大汉,史称后汉。次年初,改元乾祐。并改名为暠,控制黄河中下游地区。寻卒,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

猜你喜欢

  • 韦洪彬起义

    民国时期水族反压迫斗争。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官府横征暴敛,抓兵拉夫派役,民不堪命,加之是年遭灾严重,生活无着,民众请求开仓借粮充饥,被拒,反遭诬陷。贵州三都水族农民遂在韦洪彬(1908年生于三

  • 乌衍突厥部

    见“隗衍突厥部”(2135页)。

  • 阿里郎

    朝鲜族民间传统抒情歌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因生活所迫,丈夫背井离乡,妻子攀山越岭泪送郎君的情景。主要以爱情为主题,旋律优美流畅,感情真挚细腻,极富抒情感,人人都能唱。现在凡是朝鲜族团聚时都唱此

  • 景龙金殿国

    傣族古国名。又称“泐国”。南宋淳熙七年(傣历五四二年,1180),由西双版纳傣族先民的首领※叭真所建。首府在景龙(即今景洪)。与傣族有族源关系的周围诸小帮纷纷归附,遂统一各部,共推叭真为一方之主,为第

  • 敖力斯台崖书

    女真文字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茂都乡敖力斯台村毕其格哈达地方。此为一断崖,在归流河南岸100米,崖前为东西向山谷,题字位于山口处,很显眼。字迹约17行,书写紧密潦草,不易断识。字旁

  • 田甘霖

    ?—1675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特云,号铁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玄第三子。土家族。兄※田既霖卒,无子,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职。重视教育,创立学宫。吴三桂叛,占其辖地,曾受命。著有《合浦集

  • 富喇塔

    ?—1676清宗室、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贝勒篇古子。顺治二年(1645),授辅国公,六年(1649),晋封固山贝子。七年,随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广,参赞军务,所向皆捷,因功受奖。康熙十三年(1

  • 武定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543—550年,凡8年。

  • 寒食茶礼

    朝鲜族祭祀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从冬至数起第105天为寒食日,为清明前一日。是日,人们携带供品纷纷到祖先坟地扫墓祭祀。此俗可能源于汉族之“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居山中

  • 九松

    ?—1868清咸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凯塘(今凯棠)人。苗族。家贫,少习武功,素有“百人敌”之称。咸丰(1851—1861)初,受白莲教和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与苗民※高禾组织台拱、黎平、古州(今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