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州

兴州

①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所辖六州之一,已知领盛吉、蒜山、铁山3县。州治在中京西南300华里处,故址或说为今吉林省安图县二道镇西北12华里之报(宝)马城;一说在该省靖宇县东北白山镇附近;有说在伊通与双阳县之间。辽灭渤海后,居民大部分于天显三年(928)被移居今辽宁沈阳市北,仍以其州名置州(辽兴州治所在今铁岭县南60华里之懿路村);所领盛吉县民,被辽太祖俘掠至今辽宁北票县东南,仍以原县名置县处之。金废。 ②西夏都城。今宁夏银川。宋天禧四年(1020)党项首领、夏国王李德明遣贺承珍督役夫城怀远镇,建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升为州,定都于此。明道二年(1033),德明子元昊改为兴庆府,广宫城,营殿宇,城内作避暑宫,城外建高台寺。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1050)至福圣承道三年(1055),役兵数万,于城内西偏建承天寺。后改为中兴府。崇宗时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奉诏主持修城。

猜你喜欢

  • 传小召

    参见“传大召”(794页)。

  • 陇卜卫

    明代藏区卫所名。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置。治所及辖境在今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初以其地部落大首领锁南斡些儿为指挥使,赐印、诰、锦绮等。十二年,卫指挥奉命率诸处大小头目修复所辖地方驿站,以通使命,

  • 李化鳌

    土族东府土司。西宁卫指挥使※李南哥后裔,※李光先次子。青海西宁人。明世袭西宁卫指挥同知。清顺治二年(1645),归附清朝,十二年(1655),授百户。曾辖有“土舍”、“土民”百余户,男女500余人。附

  • 布笼巴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结盟为友”。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区。旧时崩尼、崩如诸部落结盟的一种宗教仪式。结盟可在两部落间进行。首先,两部落的代表协商,达成结盟的协议后,双方定下日期。一

  • 博格拉汗

    突厥语,意为“公驼汗”。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之一。史载,※萨图克于伊斯兰历三三○年(942—943)在圣战者支援下占领巴拉沙衮(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后,始称“博格拉汗”。

  • 李雄

    274—334十六国时期成汉创建者。304—334年在位。字仲俊。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时称巴人,或称巴氐。西晋末期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之子。史称其“

  • 萧索

    见“萧速撒”(1997页)。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官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土司是元代以来封建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对其土著首领授与世袭官职,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的特殊地

  • 佛尔们河卫

    见“甫门河卫”(1048页)。

  • 粤西丛载

    书名。广西文献古籍汇纂。30卷。清汪森(1653—1726,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汉族)辑。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内分各郡碑目、题目石刻、入粤纪程、名贤轶事、总督军务、荐绅盛事、杂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