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哥儿
明代乌思藏地名,即今西藏贡嘎。宣德元年(1426),明中央政府升其寨官忍昝巴为都指挥佥事,赐以银印,诰命。
明代乌思藏地名,即今西藏贡嘎。宣德元年(1426),明中央政府升其寨官忍昝巴为都指挥佥事,赐以银印,诰命。
清代蒙旗之一。置年不详。和硕特(?)台吉达木拜属裔。牧地在科布多北。东、南与喀尔喀屯田兵连界,西、北接阿尔泰乌梁海。后获罪被削爵,众归定边左副将军节制。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10公里的土城子。是唐朝在汉代襄郡盛乐城址的北部修筑的城市。龙朔三年(663),在此设立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改为单于大都护府。垂拱二年(686),改为镇守使。圣历元年(
地名。亦作舒板多、说板多。位东拉冈里岭群山之中,为察木多进藏大道。四山旋绕,二水合襟,危路崎岖。北界三十九族,东北交类乌齐、东接恩达,南临波密、西界嘉黎县。属西藏管辖,派仔仲、第巴掌管黄教,钤束地方。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八子,后繁衍为八部。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4至7世纪间。大体活动在土河(今西辽河上游
清代蒙医药学家。19世纪阿拉善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以蒙文著《普济杂方》,为简明方剂书,收集临证(症)各科疾病常用的方剂、单方、验方。方药名称都以藏、蒙、汉、满4种文字对照。全书61页,以蒙文
十六国时期敕勒(高车)斛律部首领。北齐名将※斛律金之高祖。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为※“高车六种”之一。北魏天兴五年(402),乘柔然社仑可汗为北魏所败,进入高车之机,举兵掩击,大败柔然军。
北魏时接待与安置四方诸族归附者之所。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宣阳门外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二水之间,御道以东,设立四馆,御道以西设四里。江南来归者,处于金陵馆,三年后,赐宅于归正
即“阿禄”(1198页)。
?—667吐蕃王朝大伦(大臣)。又作薛禄东赞、蒆禄东赞;藏籍称噶尔·东赞宇松。蒆氏,一作薛氏。不识文记,性明毅,善用兵,参与吐蕃军政大计,“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吐蕃首次清查田亩,划分奴
?—1162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契丹族。移剌(耶律)氏。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伐宋,契丹人恐丁壮从军后遭邻族侵掠,请求免征,遭拒,遂从招讨司译史撒八杀招讨使完颜沃侧及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