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愿达
481—537
北魏宗室,梁朝官员。鲜卑元氏(拓跋氏)。明元帝※拓跋嗣孙,乐平王丕子。初仕魏为中书令、郢州刺史。大通二年(528),梁军攻义阳,举州归附。被梁封为乐平公,邑千户。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湘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入为侍中、太中大夫、翊左将军。大同三年(537)卒。
北魏宗室,梁朝官员。鲜卑元氏(拓跋氏)。明元帝※拓跋嗣孙,乐平王丕子。初仕魏为中书令、郢州刺史。大通二年(528),梁军攻义阳,举州归附。被梁封为乐平公,邑千户。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湘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入为侍中、太中大夫、翊左将军。大同三年(537)卒。
参见“锡伯族”(2364页)。
土火枪。清朝中叶,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地区塔萨村撒拉族制造,故名。系以火绳点燃后击发的一种单筒火枪。用以狩猎。据魏源《圣宗记》载:撒拉族“素业射猎,精火器”。时工艺水平已相当高,较精准。
我国新疆境内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锡伯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东北和新疆两个地方。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已转用汉语、汉文;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
地区名。位于今辽宁省南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治所即今辽宁庄河县。南控诸岛,左接安东,右连旅大,居滨海要区。周属幽州。春秋属燕国。秦汉属辽东郡。三国、魏仍其旧。晋至后魏属高句丽。齐、周、隋仍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
见“和啰理”(1447页)。
即“谭绍光”(2481页)。
见“耶律夷腊葛”(1325页)。
高句骊国官号。见于《北史》、《周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周书》加※“褥萨”为十三级)“大官”中之第十二级,位于※“翳属”之下,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新唐书》写作“先人”,为十二等级中之第十一级。前
见“耶律迭里特”(1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