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伏藏

伏藏

藏语称“朵儿”,意“埋藏地下之物”,实指埋藏于地下的经书。古代藏族僧人有将重要佛典和著作埋于地下、岩洞、古寺殿堂或梁柱下之俗,待多年后取出,公诸于世,视为珍宝。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在藏族本教中亦有此举,故有“佛教伏藏”及“本教伏藏”之分。此类经典多为当代人所撰,托言前辈所为,加强其神密感。如《松赞干布遗训》(即《噶钦噶桂玛》)传为松赞干布所书,从大昭寺柱下掘出,故又称《柱间史》,实为后人所撰。又如《五部遗教》或《莲花生遗教》书中言为唐吐蕃时所著,但书末却涉及元朝蒙军入藏事,当为元代所著无疑。此类经典多与正史相合,或提供珍贵史料,不宜以“伪史”轻易否定。掘经书者称“朵儿顿”,意为“掘藏师”,有的家传专从此事。有的掘出经典多而珍贵者,被誉大掘藏师,如《五部遗教》等名著,书内即标名系德丹林巴所掘,多数藏学家推定此书实为此人所撰。藏史《贤者喜宴》有一专章,详载藏传佛教掘藏史。掘藏有“南部伏藏”与“北部伏藏”之分。以宁玛派者居多。其中名家有娘·尼玛约色及古如却吉旺秋,前者称“上部伏藏”,后者称“下部伏藏”。伏藏实际构成藏传佛教经典及著作中的一个专类。从《贤者喜宴》看,几乎分布藏区各地,而且有组织,有传承。“伏藏”埋藏地应视为古代藏传佛教的传播要地。

猜你喜欢

  • 马云亭

    1856—1919近代爱国志士、医生。原名马春生。山东章邱县埠村镇大冶庄人。回族。少时在青州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青年时代投笔从戎,隶左宝贵麾下,曾参加中日甲午之战。后习中医,在济南开设药

  • 於句折

    见“据曲”(2039页)。

  • 虎来罕同

    见“太虎罕同”(274页)。

  • 东科尔呼图克图一世

    见“东科尔·达瓦坚赞”(520页)。

  • 炽俟

    ※葛逻禄三姓之一。又作婆匐。参见葛逻禄”(2184页)。

  • 马之龙

    1781—1852晚清著名诗人和作家。字子云,号雪楼。纳西族(-作回族)。云南丽江大研镇人。为人正直不阿,博学多才,善吹铁笛,与同乡牛焘并称为“牛琴马笛”。具有爱国思想,喜谈天下古今时弊,慨然著文评论

  • 萨赖尔

    见“萨喇尔”(2008页)。

  • 丁谦

    1843—1919清代史地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益甫。同治举人。光绪七年(1881)大挑第二,署汤溪县教谕,旋授象山县教谕,在职20余年,中因中法战争时赞护海防有功,加五品衔。喜治历史上边疆

  • 睿智皇后

    见“萧绰”(1990页)。

  • 开州教案

    贵州开州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同治元年(1862)正月十五日,开州夹沙龙地区人民祭龙灯欢庆节日。法国传教士文乃耳以教民信仰天主为由,令教民拒不参加节日庆典。群众与教民发生冲突。知州戴鹿芝以破坏礼俗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