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什阳抗暴斗争

什阳抗暴斗争

海南岛黎族人民反抗国民党残酷压迫与剥削的武装斗争。1939年冬,日寇相继侵占海南岛沿海城镇,并加紧向岛内“蚕食”和“扫荡”。白沙县长邱海云一夥,乘国难之机,大量囤积私盐、火柴等物资,以备诈骗黎族人民钱财。但惟恐日机轰炸,强令什阳的什奋、道阜、禾马、旺暗4村群众分户保管。后因日久受潮及日机滥炸,损失不少。邱海云趁机勒索,强令每户赔偿大洋50,迫使黎人出卖土地和儿女凑钱缴纳。贪得无厌的邱海云硬说银是假的。如数再行勒索,并外加木耳、蜂蜜等土产。黎人忍无可忍,于1942年农历五月在王亚福等人的领导下筑木栅、挖地堡进行武装抗暴,与前来敲榨的县自卫大队展开激烈战斗,附近村寨黎人也纷纷派人前来支援,战斗持续数昼夜,敌人未能攻下一个村庄,却遭大量伤亡。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恐引起更大暴动,被迫宣布撤去邱海云县长之职,取消罚款。什阳斗争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海南黎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不久便爆发了著名的※白沙起义。

猜你喜欢

  • 舒通额

    ?—1864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额苏里氏,隶齐齐哈尔旗。世居嫩江齐齐哈尔屯。咸丰三年(1853),以领催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旋授花翎协领,加副都统衔,赐号图萨台巴图鲁。九年(1859),在天津任僧

  • 斯文

    萨满登记在“档士”上的神的总称。鄂伦春语音译。参见“档士”(1805页)。

  • 傣族土司训条

    傣文文献。于云南西双版纳勐遮地区收集。内载土司告诫百姓的训条,对研究傣族社会历史及土司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称:当用的不用,不当用的又用;当说的不说,不当说的又说;当做的不做,不当做的又做,是不对的

  • 陇卜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笼卜、隆布、隆保。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东西两岸。永乐十一年(1413),在其地置陇卜卫。详见“陇卜卫” (1254页)。

  • 玛喇巴什直隶厅

    见“巴尔楚克” ②(413页)。

  • 达洪阿

    ?—185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厚庵。曾任游击、参将、副将等。道光十五年(1835),任台湾镇总兵。十八年(1838),镇压嘉义县沈和起义,赐花翎,加提督衔。二十一年(1841),英侵略

  • 重午仪

    契丹王朝宫廷礼仪。五月五日,臣僚于拂晓赴御帐,合班立阶前,皇帝系长命缕升车坐,并将彩缕分赐群臣,群臣跪拜受。继从驾至膳所,酒三行。若赐宴,临时听敕。

  • 黑水

    古水名。因水色微黑而得名。中国境内以黑水命名之江河甚多,史载东北地区之黑水,即今黑龙江(一说为今松花江在古代之异名)。勿吉、靺鞨7部中的黑水部(后称黑水靺鞨),即因居该水流域而得名。唐代亦称望(室)建

  • 昊王坟

    见“西夏陵园”(705页)。

  • 都贝伯克

    参见“多博伯克”(8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