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交钞

交钞

①金代的纸钞。贞元二年(1154),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户部尚书蔡松年请据宋代钞引法,印制“贞元交钞”与钱并用,分大钞和小钞2类。面额为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者为大钞;面额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者为小钞。与铜钱并行,初以7年为限,纳旧易新,后改为不限年月,岁久文字磨损方许于所在官库纳旧换新。若到库支钱或倒换新钞,每贯须交工墨钱若干文。交钞之制,外为栏,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号”,料号外,篆书曰“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料号衡栏下曰“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札付,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又曰“圣旨印造逐路交钞,于某处库纳钱换钞,更许于某处库纳钞换钱,官私同见钱流转。”设印造钞引库及交钞库,皆置使、副使、判各1员,都监2员。交钞库副使专主书押、搭印合同之事。由于发行者多,回笼者少,交钞不断贬值,民浸轻之。宣宗贞祐二年(1214),又发行面额分别为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和一千贯的“贞祐交钞”,面额过大,又无限制地发行,造成“轻而不行,钞每贯仅值一钱”的情况,不及一年,又改为“贞祐宝券”。至兴定元年(1217),又发行“贞祐通宝”钞,1贯当“宝券”千贯, 4贯当银1两。贬值后又交替发行“兴定宝泉”钞和“元光重宝”钞。战争频仍,经济凋敝,通货恶性膨胀。 ②蒙古国纸钞。太宗八年(1236),窝阔台下令印造发行,并纳耶律楚材谏,鉴于金末钞法之弊,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发行额不超过万锭。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于京兆分地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属地方性行用之纸币。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期,曾印造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千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每1贯同交钞1两。 ③元朝发行之纸币也通称交钞。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所立之有关机构称交钞库、交钞提举司。

猜你喜欢

  • 乌喂叫克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用钱买妻子的称呼。与一般娶妻有区别,订婚、结婚都不用征求女子同意,婚礼也较简单,婚后也不用交付奶母钱,但女方家索取的身价钱比一般聘礼高,并且得在短期内付清。买来的妻子

  • 学董制

    清朝政府加强对回民统治的一种制度。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撒拉族)领导的撒拉族、回族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为加强对回族人民的统治,命地方官吏选择回族士绅到清真寺中任学董,负责处理民事纠纷、宗教

  • 颜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岳喜卫,并说清代有岳喜河,在阿勒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20余里入松花江。

  • 答里忽

    ?—1309或1310察合台汗国第十一代汗。又译达里忽、塔里忽。孛儿只斤氏。不里孙。至大元年(1308)宽阇汗死后夺得汗位。因信仰伊斯兰教,遭笃哇诸子反对。至大二年(1309,一作三年),为笃哇子怯别

  • 光风草

    即“苜蓿”(1332页)。

  • 番苗画册

    书名。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C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绘。康熙四十七年(1708)冬月成册。绘有苗、仡佬、侗、布依、壮、水等族,计16图。据新加坡大学饶宗颐考证,并

  • 孜曲

    参见“三教理”(50页)。

  • 彭明辅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德轩。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世麒子。正德五年(1510),袭宣慰使职。七年,河南刘惠、赵燧、刘三暴动,自遂平趋东皋,与都指挥曹鹏等帅土兵追击之,斩首80余级

  • 庵罗辰

    ?—555?南北朝时期柔然君主。郁久闾氏。※阿那瓌子。其女邻和公主适高欢第九子高湛。北齐天保三年(552),阿那瓌为突厥所破,自杀,部落四散,遂率众投归北齐。柔然散乱,数易其主,先后立铁伐(豆仑孙)、

  • 丹必占灿

    俄籍卫拉特喇嘛。又译丹必扎拉参、嘉喇嘛、札喇嘛。自称为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之孙。1890年受沙俄派遣,到外蒙古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一带活动,向杭达多尔济等蒙古上层鼓吹民族分裂、散布亲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