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声
近代武术家。山东省济南人。回族。生于贫苦农家,曾以卖菜为生。宣统三年(1911)济南镇守使马良组织的武术队学艺,任蓬主,研习查、滑、炮、洪、弹腿等查门拳械,出类拔萃。1914年赴南京,任江苏省体育传习所武术教练。1919年任“中华武术会”教练、中央大学武术教授、政治大学武术教练,并任教于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校。1927年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脱离高校及武术界,以行医为业,间或授徒。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
近代武术家。山东省济南人。回族。生于贫苦农家,曾以卖菜为生。宣统三年(1911)济南镇守使马良组织的武术队学艺,任蓬主,研习查、滑、炮、洪、弹腿等查门拳械,出类拔萃。1914年赴南京,任江苏省体育传习所武术教练。1919年任“中华武术会”教练、中央大学武术教授、政治大学武术教练,并任教于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校。1927年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脱离高校及武术界,以行医为业,间或授徒。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
元、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宁部置宁州(辖今云南省华宁、通海、峨山一带)后,以当地彝族首领任知州。明初禄威任职。洪武十六年(1383),其弟弄甥赴京朝觐,次年明授弄甥土知州。宣德元年(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
中国内地王朝以茶盐货币等与周围民族交换马匹之类的互市。由于地理环境及长期历史的发展,内地的民族多以农业为主,周围民族则多从事游牧、狩猎或半农半牧。农牧民之间自远古以来就存在着互通有无的交换关系。自进入
见“阗池”(2386页)。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充当东科尔。次年升任七品噶厦小仲译。二十五年(1899),升六品仁木营官。三十年(1904),晋升五品昔孜营官。谙熟营务,干练有为。三十三年(1907)
亦称永佃地。清末汉族农民为开垦或租种蒙民地,缴纳一定地租而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一般在契经约上注明“永远管业”字样。只准汉人退还,不许蒙民回赎。这种关系的形成,有的因蒙古业主负债于耕种者,无力偿还,将土地
参见“哈格”(1630页)。
①粟末靺鞨诸部之一。居地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武德(618—626)初,唐于其地置慎州管理其民,隶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载初二年(690),唐析其民置黎州(治所无考),仍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69
古郡名。又写作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故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属益州。辖地包括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部。下领且兰等17县。三国以后辖地缩小,治所时有变迁。晋治万寿(今贵州瓮安东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舒繙河卫。永乐八年(1410)二月,与甫儿河卫等2卫同时设立,今人考在今黑龙江省绥芬河支流舒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