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西魏潼关之战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斩东魏守将薛瑜,虏其众7千人。二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等攻潼关,以宇文泰时屯军灞上(今陕西渭河支流灞河),遂回军自蒲津(今陕西大荔东)夜渡黄河,攻华州(治今陕西大荔)未克而退。三年(536),关中饥荒,高欢乘机兴师,于十二月发兵10余万,分3路西击长安(今西安西北),以司徒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一说洛南县东南),窦泰率众趋潼关,自统师进屯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四年正月,高欢军在黄河架设3座浮桥,欲渡河攻渭北(今陕西渭河北)。宇文泰时驻军广阳(今陕西临潼北),闻讯,急回长安商讨对策,纳直事郎中宇文深之谏,欲以奇兵潜出小关(古潼关南侧),诱窦泰出战,速歼之,然后回师击高欢。遂一面声言退保陇右,以迷惑对方,一面率众自长安出马牧泽(今陕西华山北麓,河南灵宝西),秘密东行。窦泰突闻西魏军逼近,仓惶部署,依山设阵,旋遭袭击,大败自杀,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获讯,借口黄河冰薄,难以赴救,撤浮桥而退,高敖曹也从上洛撤归。宇文泰经此战军威大振。

猜你喜欢

  • 弘化公主墓志铭

    武周圣历二年(699)刻制。1927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南六十里青嘴喇嘛湾。原存武威文庙。志高一尺八寸,广约一尺七寸五分。志文25行,行24字。志盖有“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九字。墓志主人系唐宗室女,贞

  • 寅古

    见“萧思温”(1997页)。

  • 郑买嗣

    860—909唐末五代初云南大长和国第一代国王。又名郑昶。南诏清平官郑回(汉族)七世孙,因世居南诏为官,融入白蛮(白族先民)。南诏王隆舜(877—897年在位)时,因献“龙珠”功,被封为“健士”(见《

  • 撒刺阿拨

    见“耶律剌葛”(1315页)。

  • 帖木儿

    ①(1336—1405) 中亚※帖木儿汗国创建者。又称中亚帖木儿、异密帖木儿。出身于蒙古巴鲁刺思贵族。世居河中(今中亚泽拉夫善河流域撒马尔罕一带)渴石附近。因娶察合台汗国合赞汗之女为妻(异密忽辛寡妻)

  • 马忠良

    清末砖雕工匠。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同治光绪年间,生于回族砖雕之乡河州,幼受砖雕工艺熏陶。集民间工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擅长花卉草木。作品内容丰富,构图均衡,线条流畅、刀法纯熟,装饰性很强。

  • 莫高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23个洞窟中有45条题记,93行,551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等类型。有年款者4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念经诵咒、

  • 颉鼻叶护

    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与兄有隙,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偕栗婆准等兄弟3人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后事迹不详。

  • 榼苏户属劫罗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长庆《唐蕃会盟碑》有载,记其藏文对音为“khab so vochog gi”,相当于唐朝之宫廷总管。

  • 宿铁刀

    古刀名。为东魏官员及冶炼家匈奴人綦母怀文所铸造。怀文巧思博艺,善铸冶,总结北方诸族冶炼经验,创“灌钢法”,以生熟铁相浇,用牲畜溺脂进行浴淬处理,而制成此刀,锋利无比。据《北齐书·綦母怀文传》载,其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