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征麓川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思氏吞并邻近路甸,势渐盛,形成割据局面。元朝于至正四年(1344)、六年(1346)两次用兵均未获结果。明朝建立后,曾将平缅宣慰使司升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旋又扩建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任思伦法为宣慰使。思伦法自洪武十八年(1385)起相继攻占景东,进攻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今新平莫沙坝),发动※“定边(在今南涧)之役”。正统二年(1437),其子思任法又侵夺南甸所属罗卜思庄278村寨。三年六月,又亲率大军侵入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明云南守臣沐晟等多次征讨,均告败绩。为遏制思氏,杜绝后患,遂有“三征麓川”之举。初征始于正统六年(1441)正月,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领滇、川、黔、南京兵15万分三路进讨,经过上江寨、彬木笼、马鞍山、麓川城等战役,双方损失10余万众,明军获胜。正统八年(1443),复命王骥、蒋贵统兵再征麓川,思任发、思机法父子败退孟养。明军破者阑,俘机法妻子部众。九年,明廷再命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宫聚为总兵,率南京、云南、湖广、贵州13万兵第三次征麓川。明军入云南,会集腾冲,十月军抵伊洛瓦底江边。明年春,两军大战于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地,双方死伤惨重,思机法骑象逃往缅甸。骥等虑劳师,遂与任法少子思禄立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结束了明与麓川之战事。

猜你喜欢

  • 荣僧

    元代书法家。字子仁,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曾登进士,官至江浙行枢密院经历。工书,师虞永兴,尤擅楷书。

  • 龙原县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庆州依郭县。县治故址众说不一;或说即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一说为珲春县城西半拉城子;有说为该县东北210华里之城墙砬子;今又有人说应是该县城西南20华里之温特

  • 觉罗兴宝

    1777—1848清朝大臣。字献山。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十五年(1810)进士。授编修。累迁少詹事,入直上书房。十八年(1813),擢内阁学士。十九年,授礼部侍郎。因事降职,后以三等侍卫充吐鲁番领队大臣

  • 策凌蒙克

    见“车凌蒙克”(280页)。

  • 青册

    蒙古语为“阔阔·迭卜帖儿”。《元史》作“户口青册”。一说为“户籍簿”,记诸千户领民,因封面青色,或称因用蓝墨水记,故名。一说为记载历史事件的大事记。据《元朝秘史》,又用以记律令及断讼事宜。南宋开禧二年

  • 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

    书名。姓氏谱系著作。蒙古八旗正蓝旗都统博尔济吉特·罗密著。雍正十年(1732)用满文写成。道光十九年(1839)译成蒙文。手稿本3卷。第一卷记载成吉思汗祖先及元朝诸帝;第二卷记载蒙古必力克图汗(北元昭

  • 女真文

    我国历史上女真人的文字。是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和叶鲁以汉字楷书为基础、参照契丹文的创制方法制成的。天辅三年(1119)颁行。之后,金熙宗完颜亶又制一种女真字,天眷元年(1138)颁行,皇统五年(11

  • 隗衍突厥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乌衍突厥部。辽圣宗时(982—1031)析四辟沙、四颇惫民户所置,为圣宗34部之一,镇东北女真境。其部民原为所俘奴隶,时获释免,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辽圣宗开泰九年(10

  • 突厥、回鹘官名。突厥语音译。职同得详,据西突厥东五部有五“啜”推之,地位当为一部之长。“啜”之前常加形容词,如称“屈律啜”“梅禄啜”等。

  • 萨迦万户

    见“阿里万户”(1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