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马王堆汉墓医书

马王堆汉墓医书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入葬)出土大批的简帛医书,共十四种。被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却谷食气》、《产书》、《导引图》、《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等,统称为马王堆汉墓医书。这些书约有三万字左右,没有书名,没有序、跋及作者姓名,但都有其独立的体例与完整的内容。书名系考古工作者根据帛书文字的内容补加的。据鉴定,这批医书大部属于先秦著作,最早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在时代上也比《黄帝内经》成书早,某些部分又与《内经》的论述互有联系,因此,学术价值甚高。《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与《内经》所述经络关系非常密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两部人体经脉学和灸疗学专著。《脉法》论述用灸法所引起脉的感传现象。《阴阳脉死候》是论述诊断三阴三阳脉疾病的死亡症候的专书。《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一部医方著作,载病名一百余种,方剂二百八十多首,其中多为外科、皮肤科疾病及若干内科、儿科、妇科病。《导引图》是一种古代医疗体育的专书。《养生方》和《却谷食气》为养生保健著作。《杂疗方》、《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为竹简本,载有一些药方以及神仙、房中之术。这批古医书是已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医学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马王堆汉墓医书之一《导引图》

猜你喜欢

  • 副枢

    即“枢密副使”。

  • 贵平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置。治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为仁和郡治。隋属隆山郡。唐开元十四年(726)移治今仁寿县东北贵平寺。属陵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南宋乾道六年(1170)复置。属隆州。元废。

  • 汤化龙

    1874—1918清末民初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字济武。清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宣统元年(1909)归国,被举为湖北咨议局议长。次年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开联合会于北京,推为主席,领衔上

  • 天䧇县

    西汉元狩后置。治所约在今甘肃玉门市南,属酒泉郡。东汉废。

  • 卫生宝鉴

    书名。元罗天益撰。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卷一至三为药误永鉴,结合病例阐析用药错误以致不治,以为借鉴;卷四至二十为名方类集,所载多为有效良方,为本书重点;卷二十一为药类法象,为药物学一般知识;卷二十二至二

  • 清圣祖

    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清代皇帝。1661—1722年在位。号体元主人。世祖第三子。八岁时继位,年号康熙,由索尼、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667)亲政,然鳌拜仍擅权。八年计擒鳌拜,革

  • 赵政

    即“秦始皇”。

  • 柳林村

    又名柳林集。即今山东冠县东北柳林镇。有土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筑。清同治二年(1863),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大败地主武装柳林团于此。

  • 邢杲

    ?—529北魏河间(治今河北河间南)人。初任幽州平北府主簿。建义元年(528),率流民南下,据青州北海(今山东昌乐西)反,众逾十万,自称汉王,年号天统。败魏将李叔仁,曾攻占光州(治今山东莱州)等地。次

  • 贺若弼

    544—607隋河南洛阳人,字辅伯。少有大志,博涉书史,骁勇善射。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宣帝即位,从韦孝宽攻陈,颇有战绩,拜寿州刺史。入隋,授吴州总管。以平陈为己任,曾上平陈十策。开皇九年(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