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塞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又名伊阙。《水经·伊水注》:“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前516)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又名伊阙。《水经·伊水注》:“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前516)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
明畲民起义军首领。正德七年(1512)正月,联合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大帽山畲汉两族起义军,攻陷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南赣巡抚都御史周南调赣、粤、闽三省兵力,分路进攻,据点被摧毁,起义失败。
即“亦奚不薛”。
官署名。全称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福州。后移至泉州,寻复还旧治。二十八年,改为宣慰司,隶江西行省。次年,复立。成宗大德元年(1297),改称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泉州
1461—1546明浙江乐清人,字肃政,号南屏。弘治进士。历官九江知府、广西参政,参与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嘉靖七年(1528)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次年因病致仕。久之卒。有《南屏遗稿》。
又称温布、公赤儿哑不害台吉。明代蒙古土默特部人。俺答汗之孙,不他失礼之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袭父龙虎将军之职,与母大成比吉掌管土默特东西哨部落。三十五年顺义王撦力克死,与撦力克长孙卜石兔争王位达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唐、宋特别是元、明以来留居中国的西亚及中亚各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长期吸收汉、维吾尔等族成份逐渐形成。唐宋时称蕃客,元明以来称回回。分布全国各地,与汉族杂居。宁夏、青海、新疆、云南
元杭州(今属浙江)人,字叔厚,号贞期生。主要活动于十四世纪上半期。累试科举不中,致力于诗画,以白描人物著称,有“前无古人”之誉。传世作品有《九歌图卷》、《雪夜访戴图轴》等。
?—296晋宗室。字子明。司马懿从孙。魏封武始亭侯,出为东莞太守。晋武帝受禅,封下邳王。孝友贞廉,谦虚下士,甚得宗室称誉。太康中拜尚书,迁右仆射。出为镇东将军、都督青、徐二州诸军事。惠帝即位,为车骑将
地名。即今河南禹州市南黄榆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五年(1232),蒙古兵自唐州趋汴,金完颜哈达等自邓州赴援,“至黄榆店,距钧州三十五里”,即此。
北宋僧人。乾德四年(966),率一百五十七人赴天竺求佛经。所经焉耆、龟兹、于阗、割禄诸国俱派人为向导。他向大食国王递交了宋太祖的诏书。此后,大食与宋恢复通使;天竺僧携佛经来宋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