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司
吏部的别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有所调用,皆选司拟官,经令仆而后奏行。不得其人,案以为令仆之负,尚书及郎不坐。至是,吏部尚书刘真以为失铨考之体而言之。”或以为明清亦为吏部所属文选清吏司的简称。
吏部的别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有所调用,皆选司拟官,经令仆而后奏行。不得其人,案以为令仆之负,尚书及郎不坐。至是,吏部尚书刘真以为失铨考之体而言之。”或以为明清亦为吏部所属文选清吏司的简称。
宋太宗时,各州设置惠民仓,粮价稍贵,即减价向贫民粜粮,但每人不得超过一斛。真宗以后,名存实亡。南宋时,有些地方还设有惠民仓。
战国时楚国大臣。楚怀王时,官至上柱国,爵为执圭。楚怀王六年(前323),曾率兵破魏军于襄陵(今河南睢县),得八邑。
书名。清顾祖禹撰。全书一百三十卷。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康熙五年(1666)先刊行其中的历代州域形势部分,历时二十年成稿,后继续修订,直至作者晚年。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叙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
书名。清杨兆鏊撰。一卷。自叙同治元年(1862)五月于湖州为太平军所俘,旋又逃脱始末。光绪十年(1884)追忆成书。民国时刊行,附图四幅。为湖州地区太平军活动史料。
渡口名。在今安徽凤台县东淮河北岸。《资治通鉴》: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世宗将攻淮南,自下蔡移军于赵步,即此。
①皇帝发布的命令。②明清专指封赠官员及其曾祖父母、父母、妻的命令,又称官诰。凡官吏应予封典,依其品秩以给五品以上者。五品以下称敕命。官员革职,追夺所领诰敕。③诰命夫人的俗称。亦泛指受封的妇女。
官署名。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置,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长随、奉
官署名。北齐置,属集书省,掌起居注的修撰。置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各一人,校书郎二人。
清末立宪团体。时人视为“宪政实进会之别动队”、“资政院中的官僚党”。宣统三年五月十九日(1911.6.15)在北京成立。主要由资政院中部分民选议员(牟林、罗杰等)和钦选议员(赵椿年、陈懋鼎等)以及院外
又名邹山、邾峄山或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书·禹贡》:“峄阳孤桐。”《诗·鲁颂·閟宫》:“保有凫、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前219),“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