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闻类编
书名。十四卷。上海印书局于清光绪三年(1877),汇辑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年《申报》所载奏折、论议、时事、诗歌等而成。分奏疏、时政、论议、风土民情、邦交互市、外邦时事、畸行、异闻、艳迹、博物、文辞、杂著十二类,共四百九十则。书中涉及洋务运动和早期改良主义思潮较多。有光绪三年上海印书局刊本。
书名。十四卷。上海印书局于清光绪三年(1877),汇辑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年《申报》所载奏折、论议、时事、诗歌等而成。分奏疏、时政、论议、风土民情、邦交互市、外邦时事、畸行、异闻、艳迹、博物、文辞、杂著十二类,共四百九十则。书中涉及洋务运动和早期改良主义思潮较多。有光绪三年上海印书局刊本。
1470—1505即朱祐樘。明代皇帝。公元1487—1505年在位。宪宗第三子。出生时几为万贵妃害死。成化十一年(1475)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即位。年号弘治。在位时,斥逐奸佞,革废僧道封号。起用正直
在今四川西充县南。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遇清军于凤凰坡,中矢坠马,即此。
战国时楚国竹简。1951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400号楚墓。墓曾被盗,具二椁二棺,属战国晚期墓。所出竹简共三十八支,皆残断,最长者仅13.2厘米,宽度皆在0.7厘米左右。墨书文字,字数最多的一简
①食邑制度之一。三国魏黄初时,爵自关内侯不食邑,为虚封。唐因之,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玄宗开元中定制,食实封者不得私征封户租调,需向太府寺领
?—1486明河南南阳人,字懋学。袭指挥使。正统间从征兀良哈,以功进都指挥佥事。成化时参与镇压荆、襄流民起义,官至右都督,总制贵州、湖广军务。十二年(1476)镇压湖广苗民起义,封兴宁伯。后忤汪直,夺
古代天文学名词。《开元占经》卷一百零四载有唐代传入的印度《九执历》,九执即指九曜,即日、月、五星再加罗睺、计都两暗曜。罗睺、计都是从梵文rahu和ketu译出,其天文意义是:罗睺为黄白道的升交点,而计
器名。俗称头巾顶。为张挂于大樯顶端的小帆。用于招风,无风时使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客舟》:“大樯之巅,更加小帆十幅,谓之野狐颿,风息则用之。”
书名。《隋书·经籍志》首见著录,标为三卷,不题撰者。旧本或题为“汉班固撰”,不可信。清孙诒让、近人余嘉锡等以为此书即《汉武帝禁中起居注》,实为晋葛洪所伪托,亦无确证。成书当在汉末至六朝时。今传本一卷,
官名。汉、魏置五经博士,分经教授生员。东晋不复分经,统称太学博士,置十六员,六品,掌教授太学生,亦备咨询,参议礼仪,隶太常。又另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生。南朝宋、齐或置或省,六品。梁置八员,二班,又有限外
官名。三国魏置,为太庙令副贰。晋,南朝宋、齐沿置,梁改设二庙丞,兼掌小庙事务,陈复置。北齐置为太庙署次官。隋唐沿置,隋员一人,正九品下,唐从八品下。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改称清庙台丞,中宗神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