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三孤
即明代杨博、王崇古、张四维。皆为山西蒲州(今永济西南)人,嘉靖、隆庆年间分别以少师任吏部尚书、少保任兵部尚书、少傅居内阁,又有亲戚之谊,故称。
即明代杨博、王崇古、张四维。皆为山西蒲州(今永济西南)人,嘉靖、隆庆年间分别以少师任吏部尚书、少保任兵部尚书、少傅居内阁,又有亲戚之谊,故称。
明后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团体。万历中,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同乡高攀龙及武进人钱一本等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评论时政。不少朝臣遥相应和,失意士大夫闻风趋附。时人谓之东林党。他们以清流自视,反对横征
清代对地方州县中典史、吏目、巡检等一些佐杂官员之称谓。
西汉置。治今河北南和县。属广平郡(后改为广平国)。东汉属巨鹿郡。三国魏属广平郡。十六国后赵属襄国郡。北魏永安后为北广平郡治。北周为南和郡治。隋属襄国郡。唐属邢州。元属顺德路。明清属顺德府。
杂税名。金代驿递分水陆两路,陆用马,水用船,养马与造船之费称铺马钱。民户按物力多寡折纳银钞。
官名。《周礼》春官属官,掌宗庙祭祀礼仪,以有爵者与王室同姓之女充任。
一名汴口堰。漕渠名。汉有石门渠,利于舟楫和灌溉。隋开皇七年(587),使梁睿于河阴(今河南荥阳东北)西增筑堰,遏黄河水入汴河,以利漕运,因称梁公堰。唐开元二年(714),河南尹李杰以年久堰破,曾疏浚之
土司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以土首领卜却(或作阿卜却、阿卜格)为长官,隶普定府,十八年隶安顺州,二十五年隶普定卫。后改属安顺军民府。治所在今贵州六枝特区。洪武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土官阿德、阿傍、
金人。约在章宗时。解元为金元间对文人的通称。有《西厢记诸宫调》行世。内容取材唐元稹《莺莺传》,改编为莺莺与张生出走结姻,为北曲《西厢记》所本,被誉为“北曲之祖”。此曲通称董西厢,又称西厢
官名。五代后周殿前司长官。其下有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等。因其兵精强,赵匡胤以此职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初以其权重,仅存其名。后不复置。辽代殿前都点检司置为长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置
?—706唐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西南)人,字广德。孤贫好学,善属文。擢四科及第。历迁司礼少卿、同州刺史,以清简称。大足元年(701),以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神龙初,除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