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置,“以郡界茂湿山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治汶山县(今茂县)。天宝元年(742)改为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区。初都督羁縻州十,后增至三十余州。宋属成都府路,领羁縻州十。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中废汶山县入州,属成都府。清雍正六年(1728)升为直隶州,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茂县、汶川二县和黑水、松潘二县的部分地区。1913年废,改本州为茂县。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置,“以郡界茂湿山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治汶山县(今茂县)。天宝元年(742)改为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区。初都督羁縻州十,后增至三十余州。宋属成都府路,领羁縻州十。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中废汶山县入州,属成都府。清雍正六年(1728)升为直隶州,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茂县、汶川二县和黑水、松潘二县的部分地区。1913年废,改本州为茂县。
明代漕运办法之一。又名直达法。明初漕运实行支运,由江南粮户运粮至诸仓,因漕河有洪闸浅冻之阻,往返几及一年,多失农时,而杂费数倍于正粮。宣德间,陈瑄等改行此法,令民运漕粮至江北淮安或瓜洲,兑与官军领运,
?—1645明末清初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彝仲,别号瑗公。明崇祯进士。曾与陈子龙等结几社。后授长乐知县,有政声。南明弘光时,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不赴。顺治二年(1645)与陈子龙及子完淳在松江起
本汉海盐县地,三国吴置。为海昌屯田都尉治。治今浙江海宁市西南盐官镇南。三国吴至南朝梁皆属吴郡。陈为海宁郡治。隋移治今盐官镇。先后属杭州、余杭郡。唐武德四年(621)属东武州。七年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
?—951即王延政。五代时闽国君。公元943—945年在位。太祖王审知子,景宗王延羲弟。拜建州刺史,封富沙王。以延羲酗虐,曾致书谏阻,遂成仇敌,兵戎相见。后在建州(今福建建瓯)称帝,建国号曰殷,改元天
清初吴世璠年号(1679—1681)。凡三年。
190—228三国时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字幼常。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好论军事,为丞相诸葛亮器重,刘备以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告亮,亮仍任为参军。亮征南中,纳其“攻
?—1405明河南夏邑人,字伯殷。梅思祖之侄。洪武十一年(1378)召为宁国公主驸马,得太祖宠爱。受密命,辅皇太孙允炆。建文初,充总兵官镇守淮安,阻燕兵南下。成祖即位,令宁国公主以血书召还。永乐二年(
官名。又称上介。周代置,行人之副。《韩非子·八经》:“遣使约其行介。”《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伍举为介”。杜预注:“介,副也。”
摩崖石刻。明正德三年(1508),广西永通万国总督陈金慑于大藤峡瑶民义军的威力,被迫与起义军签订通航条约。规定:凡官民船只过峡,需向义军纳税,方允许通航,于是更名为永通峡。武宗命《敕赐永通峡》刻石为碑
?—1781清甘肃循化(今属青海)清水工人。撒拉族。母为保安番女。在唐晒山开荒垦田,富有资财。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苏四十三共同领导新教徒起义,夜攻河州时中炮伤胁死。撒拉族中流传有歌颂他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