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经略安抚使

经略安抚使

官名。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以侬智高起义,置于广州、桂州,以本州知州兼任。其后,西南边帅多带此衔,以重其权。神宗熙宁五年(1072)又置于熙河、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等六路。后帅臣任河东、陕西、岭南路职任,亦带此衔。掌一路兵民之事,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籍,若事难专决,则具可否禀奏,事干机速边防及士卒抵罪,则听以便宜裁断。南宋初,广南西路沿置,广南东路置主管经略安抚使公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令襄阳、湖北帅守带此职衔,后罢。

猜你喜欢

  • 石家河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1955年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发现,故名。分布范围以江汉平原的中北部为中心,主要在湖北地区,北、南扩及豫西南、湘北一带。年代约公元前2600—前2000年左右。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

  • 河南大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南巡抚锡良奏设于开封。校舍由游击衙署改建,额定学生二百名,内附客籍五分之一。聘总教习一人,中西教习十二人。教法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

  • 仗身

    ①即执仗卫士。南朝皇帝禁卫军有斋内仗身,即皇宫斋内执仗卫士。北朝王公、权臣亦有仗身,多者达百人。②唐代色役之一。配给文武官的役使人。初,在京职事武官和武散官五品以上,分别配给一至三人,取于番上卫士,役

  • 行省

    官署名。行中书(尚书)省简称。金以地方有征伐之役,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建国后,始置中书省。中统、至元间,于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因事设官,多以中书省长官领其事,用

  • 礼记训纂

    书名。清朱彬撰。四十九卷。为系统训释《礼记》之作。明初以来,陈澔《礼记集说》颁行,郑玄注、孔颖达疏反为其所掩。著者对此深致不满,年逾五十,致力此书,历时三十年,于道光十二年(1832)撰成刊行。全书以

  • 肃良合

    一译莎郎合思。蒙古语对高丽的称呼。

  • 皖南古矿冶遗址

    古代重要矿冶遗址。1984年发现于安徽南部繁昌、南陵、铜陵、贵池、青阳等地。据调查和发掘,其时代上起西周晚期,下迄北宋。遗址分布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已清理的铜陵金牛洞西汉矿井,系露采后再坑采;南陵

  • 鄂拓克

    亦作鄂托克。蒙古语,源自粟特语。明代蒙古地区以共同牧地为基础的社会和经济单位。为清代“旗”的前身。

  • 总理行营大臣

    官名。清代掌管行营政令之长官。光绪初年置,六人,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及满大臣内特派兼管。下属有办事章京十六人,掌章奏文移,由护军参领兼任。

  • 仁武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为五德将军之一,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大通三年(529)改为三十四班中的第十三班。陈改为五武将军之一,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