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秘书省

秘书省

官署名。晋代置,《晋书·徐广传》:“(徐广)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一说晋代称秘书寺,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并称五省。设秘书监为长官,领著作省,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其官属有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北魏又设秘书令,位在监下,还设有秘书钟律郎。时秘书省长官经常参议制度,因设有内秘书,亦称秘书省为外秘书。北齐置监、丞各一员,郎中四员,校书郎十二员,正字四员,又领著作省。隋初加置录事二员,领著作、太史二曹。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一员,为秘书省次官,减校书郎为十员,改太史局为监。其后又改秘书监、少监为秘书令、少令。又置儒林郎十员,掌明经侍问,唯诏所使;文林郎二十员,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此二郎官皆炀帝即位前的直司学士,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置楷书郎员二十人,掌抄写御书。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兰台,改秘书监为兰台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秘书丞为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台,秘书监、少监、丞为麟台监、少监、丞,神龙元年(705)复旧。以秘书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二员为次官,置秘书丞一员,秘书郎四员,校书郎八员,正字四员,主事一员,令史四员,书令史九员,典书八员,楷书手八十员,亭长六员,掌固八员,熟纸匠、装潢匠各十员,笔匠六员。并领著作、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典籍图书之事皆归秘阁,秘书省仅掌常祭祀祝板,置判省事一员,以判秘阁官兼任。元丰改制后,秘书省置监、少监、丞各一员,著作郎一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四员,正字二员。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并领太史局。南宋初不置,绍兴元年(1131)复置。西夏亦置。辽、金、元改称秘书监。

猜你喜欢

  • 新郑仓城战国冶铸铁遗址

    1964年发现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内的铸铁遗址。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试掘时发现有内径达1.7米的熔炉,及长2.75米、宽1.75米的烘范窑,还有大量铁工具与农具的泥铸范及少量石范,是战国时韩国的大型铁农

  • 宋荣子

    即“宋鈃”。

  • 田丁

    清代派征丁税的一种单位。清代许多地区自明末即将传统按人计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田计丁派役,即根据纳粮户田产数量计算和派征丁徭,若干数量的地亩折算为一“丁”,承担一丁所应交纳的丁银和差役。每届人丁编审,地方

  • 暹罗馆

    官署名。明清负责暹罗(今泰国)语言文字翻译的部门。明万历年间始置,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隶太常寺。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

  • 免牙钱

    明代税收之一。即客商贮货官店塌房者所纳之税。旧额为货值三十分之一。纳钱者可不再经牙侩经纪,可自行发卖货物。景泰前后废。

  • 高鸿中

    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明天启二年(1622)于广宁归清,授游击世职,驻防辽河沿岸。天聪初,与范文程等应召入文馆,赞画机要,为太宗之重要谋士。天聪三年(1629)从攻明,与鲍承先施反间计,致使明

  • 大乘起信论

    书名。传古印度马鸣著,南朝陈真谛译。一卷。全书由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五部分组成。后世多以此书为大乘佛教之入门书。

  • 朱翊镠

    即“潞简王”。

  • 库尔哈部

    又称库尔喀部。见“虎尔哈部”。

  • 永寿

    东汉桓帝年号(155—158)。凡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