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禅宗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以修习禅定为主而得名。又因主张用参究之法,“守心”、“观心”,彻见心性之本源,识心见性,故亦称“佛心宗”。传说南朝宋末年来华的南天竺僧菩提达磨为创始人。中经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门下分为神秀为首的北宗和慧能为首的南宗,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的理论和实践较多地受印度传统禅法的影响,主渐修,“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拘束其心。南宗以“净心”(即心绝妄念,不染尘劳)、“自悟”(即一切皆空,无有“烦恼”)为宗旨,提倡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佛性本有,不假外求,见性成佛,以“顿悟”与北宗“渐修”相左。后南宗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弘扬,并有唐王室支持,逐渐取代北宗地位,成为禅宗正系,慧能亦被追认为禅宗实际创始人。其下又分为二系(南岳、青原),五家(南岳系下的沩仰、临济两宗和青原系下的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七宗(上述五家,合临济下的黄龙、杨岐两宗)。后只有临济、曹洞两宗传于世,且远播日本。自中唐开始,禅宗大盛。对宋明理学有较大影响。明人黄绾曾指出“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明道编》)。

猜你喜欢

  • 改修三国志

    书名。南宋李杞撰。六十七卷,义例、年谱各一卷。杞以陈寿《三国志》帝魏黜蜀,世多讥议,因重定义例,于宁宗开禧中,加以改修,以刘备、刘禅为汉纪,魏、吴次之。已佚。

  • 钦定剿平捻匪方略

    书名。清奕訢奉敕领衔,朱学勤等总撰。三百二十卷。收录皇帝谕旨、臣僚章奏,上起咸丰元年(1851),下迄同治七年底(1869年初),按年月日排列。提供了清军镇压捻军作战策略及具体过程等重要史料,从反面记

  • 他郎厅

    清雍正十年(1732)置。治今云南墨江县。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普洱府。1913年改为他郎县。1916年易名墨江县。

  • 楼烦县

    ①春秋楼烦戎地,战国赵武灵王置。治今山西宁武县境。秦、汉属雁门郡,西晋永嘉中废。《汉书·高帝纪》:七年(前200),帝破韩王信,“乘胜逐北,至楼烦”,即此。西汉有盐官。②唐龙纪元年(889)置。治今山

  • 孙臣

    战国时人。魏安釐王四年(前273),秦败魏、赵联军于韩之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拟使段干崇割南阳以和秦,他往见安釐王,认为割地求和是“抱薪而救火”,劝毋割地。见《战国策·魏策三》。《史记·魏世家》孙臣

  • 西北域记

    书名。清谢济世撰。一卷。谢氏雍正年间被滴往新疆阿尔泰军台效力,遂于戍所成此编。多记西北山川物产,间考其历史沿革。其中数条涉及蒙古风俗。有梅庄杂著本。

  • 乌拉喜崇阿

    清满洲镶黄旗人,字达峰。咸丰进士。光绪元年(1875)授内阁学士,充赴朝鲜副使。次年起历任兵部右侍郎、浙江乡试正考官、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九年迁理藩院尚书。次年调兵部尚书。十八年兼署礼部尚书。二

  • 沐昂

    ?—1445明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字景高。回族。沐英之子,沐晟弟。累官府军左卫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右都督等。正统四年(1439),佩将印讨麓川思任发,因畏敌不进,所部败绩,贬秩二级。六年,明大举

  • 化生

    ①原义为变化、发生。《易·系辞》:“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万物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结合、变化而生成。②古人以为非由其类生者。《淮南子·齐俗训》:“夫虾蟆为鹑,水虿为蟌��,皆生

  • 凿岘

    地名。在今河南信阳市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曹景宗、王僧炳等帅步骑三万救义阳,“僧炳将二万人据凿岘”,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