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渡海方程

渡海方程

书名。明嘉靖十六年(1537)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吴朴撰。已佚。明董谷《碧里杂存》卷下《渡海方程》:“其书上卷述海中诸国道里之数,南自太仓刘家河开洋,至某山若干里,皆以山为标准。海中山甚多,皆有名,并图其形,山下可舶舟,或不可舶,皆详备。每至一国,则云此国与中国某地方相对……直至云南之外,忽鲁谟斯而止,凡四万余里。且云至某国,回视牵牛星,离地则二寸矣。北亦从刘家河开洋……直至朵颜三卫鸭绿江尽处而止,亦约四万里云。”清《指南正法》原序中也提到此事,由此可推测《指南正法》所附大量针路正是《渡海方程》中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 群萌学会

    清末进步团体。光绪二十四年三月(1898.4)唐才常、谭嗣同、黎宗鋆等倡设于湖南浏阳。取群学可由此而萌之意,故名群萌学会,一俟他日合群既广,即称群学会。该会“以辅仁益智为主义,而兼敦友睦任恤之风”。后

  • 外务部丞

    官名。清末外务部职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办章京设。正三品,左、右各一员,请简。掌机密文移,综领众务。

  • 张敞

    ?—前47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高。其家先徙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后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昭帝时,为太仆丞。因切谏昌邑王显名。宣帝擢为豫州刺史,旋征为太中大夫,平尚书事。后历任山

  • 二王三恪

    唐袭前制,援周武王封虞舜、夏禹、商汤之后为二王三恪之事,自武德元年(618)起,以莒州酅邑奉隋恭帝为酅国公,行隋朝正朔,用隋代车旗服色。同时立北周宇文氏后为介国公,共为二王后。贞观二年(628),令为

  • 六科掌印给事中

    官名。明洪武六年(1373)置六科给事中,每科二人,并铸各科给事中印,推各科年长者掌管,遂有此称。二十四年,设六科都给事中,遂罢。清康熙五年(1666)复置,每科满、汉员各一人,掌科务。参见“六科”。

  • 故道水

    见《水经·漾水注》。源出今陕西大散关南,西南流至略阳白水江镇集会西汉水的嘉陵江源。唐以后改称嘉陵江。

  • 祭肜

    ?—73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次孙。光武帝时,任偃师长、襄贲令。迁辽东太守,整顿边备,争取鲜卑大都护偏何等合击匈奴和赤山乌桓。明帝时,征为太仆。永平十六年(73)奉命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

  • 宋孝王

    ?—约580北朝齐、周时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好臧否人物。北齐时,为北平王(高贞)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乃非毁朝士,撰《朝士别录》。北周时,又增补见闻,改名《关东风俗传》。

  • 不降

    又称降、江成、江武。夏王。泄之子。即位后曾伐九苑(今地不详)。见《古本竹书纪年》。

  • 献陵

    ①唐高祖李渊墓。在今陕西三原东之徐木原。堆土成陵,作覆斗形。陵前神道两侧列石虎、石犀、华表等。附葬有太穆皇后窦氏,陪葬有诸王十六、公主一、功臣六。②宋钦宗赵桓陵名“永献陵”,世人亦有时以“献陵”称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