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
唐高宗年号(650—655)。凡六年。
唐高宗年号(650—655)。凡六年。
唐时西突厥将领阿史那元庆次子,阿史那俀子弟。又称史献。长寿元年(692),以父被诬,遭流放。长安三年(703)召还,任北庭大都护府首任大都护,加拜右骁卫大将军,袭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北抗后突厥默啜,
即“唐文宗”。
今吉林市之旧称。明初水军沿松花江出师,航行至库页岛,以此为出发点。清初在此设厂造船,故名。康熙十年(1671),设副都统。十二年建城,十五年迁宁古塔将军驻此,改名吉林乌拉。
①宋明理学用语。指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万物的过程。始见于张载《正蒙·太和》:“由气化,有道之名。”认为道乃阴阳二气运动变化之过程。程、朱亦云“气化”。二程谓:“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
满语大臣或大官之意。官名。清代军职中的昂邦章京,汉译总兵官或将军。如顺治十年(1653)宁古塔驻防官改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参见“昂邦”。
?—前154西汉宗室。齐悼惠王刘肥子。文帝十六年(前164)以扐侯立为济南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反,发兵应之。兵败被杀,国除。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程乡县豪居都之林子营置,分武平、上杭、安远、兴宁四县地益之。属赣州府。四十二年,还三县割地,止以兴宁、程乡地置县。治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历属潮州府、嘉应州。1952年移治今
官名。西晋始置,为尚书省属官,三品,掌营造宗庙、宫室,有事则置,无事则省。东晋、南朝均有之,宋为三品,梁为十三班,陈复为三品。北齐起部亦掌其职,隶祠部尚书。北周以工部中大夫二人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元代始设于各州,掌理道人词讼。凡遇道士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道正。洪武十五年(1382)亦置于各州,掌钤束一州之道人。长官仍为道正。清沿明制未改。
亦称《蒲安臣条约》或《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清同治七年六月九日(1868.7.28)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以清政府“办理中外交涉事务重任大臣”名义,擅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W.H.Seward)在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