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那国
西夏国号。榆林窟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称呼“弥药”之对音。
西夏国号。榆林窟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称呼“弥药”之对音。
①古代敲击乐器。用青铜制成,悬挂叩击而鸣。镈身细长中空,横断面作合瓦形,下缘平直,顶上有半环形钮,常有扉棱,多出土于南方,流行于商代晚期到战国早期。春秋时有以大小及音阶不同的若干件排列成组的,称为编镈
书名。蒙古文历史著作。清内蒙古乌珠穆沁公衮布扎布撰。雍正三年(1725)成书。前一部分记述成吉思汗家族起源和蒙古诸汗世系,后一部分详述察哈尔、乌珠穆沁、敖汉等清初蒙古诸部领主世系和封爵。乾隆二十六年(
原名《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限制旅美华工的条约。光绪二十年二月十一日(1894.3.17),由清驻美公使杨儒与美国国务卿葛礼山(W.Q.Gresham)签于华盛顿。凡六款
满语音译。直译为“斗米牛录”,意为“食斗米口粮奴仆的牛录”。官书称之为“八贝勒等包衣牛录下食口粮之人”或“食口粮下奴仆”,可释为“内管领下食月米之人”。参见“辛者库”、“内牛录”。
官署名。北齐置。掌东宫供奉事务,以中庶子四人为长官,其下设中舍人、通事守舍人、主事守舍人,员各四人。领殿内、典膳、药藏、斋帅等局。隋以左庶子二人为长官,下设内舍人四人、录事二人、主书令史四人,统司经、
律名。关于傅籍的单行法律。秦汉时,男子至一定年龄均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傅籍”。《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秦“傅律”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其中规定傅籍不
官名。北魏置,掌管西部少数族事务。前期多以征西、安西将军领此职,统兵,镇凉州或敦煌,兼任当地军事长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沿置,从三品。
1785—1850清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耦耕,号西崖、雪霁,晚号耐庵。嘉庆进士。道光元年(1821)任江西南昌知府。历江苏按察使,迁布政使,佐巡抚陶澍创行海运。七年署山东巡抚。十六年擢贵州巡抚。在
①官名。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5)置,位左、右相及左辅下。后燕慕容熙光始元年(401),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位次尚书。②汉代右扶风郡别称。为拱卫京师的三辅之一。因在京兆尹之右(西
官名。北魏置,尚书省神部曹长官,掌祭祀事务。《魏书·礼志三》:“高祖荐酌,神部尚书王谌赞祝讫,哭拜遂出。”又说为祠部尚书之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