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赜
一作梅颐、枚颐、枚赜。东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字仲真。初为领军司马,官至豫章太守。自称得到《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献于朝廷,列为官学。南宋朱熹、吴棫始加怀疑,元赵孟頫、吴澄,明梅鷟均作过研究,疑为伪书。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论定其所献均为伪书。
一作梅颐、枚颐、枚赜。东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字仲真。初为领军司马,官至豫章太守。自称得到《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献于朝廷,列为官学。南宋朱熹、吴棫始加怀疑,元赵孟頫、吴澄,明梅鷟均作过研究,疑为伪书。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论定其所献均为伪书。
官名合称。北魏九卿中,以太常、光禄勋、卫尉为三卿,其品位较其余六卿为高。各有丞为属官,即太常丞、光禄勋丞、卫尉丞,合称三卿丞。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令》中,太常丞位五品下;二十三年改制后,三卿
书名。清震钧撰。十卷。震氏感于自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北京,迄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北京等四次侵扰,京师大变,遂遍搜遗迹,条记见闻,以叙京城旧貌故事,而成此书。厘为南北东西城、外城
书名。清汪士铎撰。二卷。汪氏据赵清常本《水经注》,进行疏栉,释以今地,并搜集史书、文集中有可附属连缀者为之补辑,于山川阨塞陂池水利资料尤详,成稿后遗失。后于安徽绩溪授馆之暇,复补是书,绘有《古大河清河
官名。(1)周代及晋等诸侯国置。为宾主宴会监礼官。《仪礼·乡饮酒礼》:“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郑玄注:“作,使也。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为有懈惰,立司正以监之。”《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设在汉高昌壁(今新疆吐鲁番东),即唐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
1132—1170南宋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历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
官名。北魏为大司农少卿省称。北齐始置为司农寺次官,员一人,四品上。历代沿置,亦称司农寺少卿。隋初正四品上,炀帝时增为二员,改从四品。唐初增为四员,贞观中减为二员,从四品上。高宗时曾随本寺改名司稼少卿,
厚重毛织物。新疆地区称为氍毹,西藏、青海一带称为毾㲪,中原地区称为毛席或毛褥。秦汉前已出现。东汉时输出到阿富汗、伊朗等地,织造已相当精美,图案绚丽多彩,绒纬匀整平齐,用马蹄形打结。南北朝
官署名。元代置。掌辅翼皇太子之事。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詹事院为储庆使司。二年,改詹事院,又改储政院。置院使,正二品。下设同知、佥院、同签、院判、司议、长史等官。辖家令司、曲幄署、府正司、资武库
古代新疆岩画。阿勒泰专区所辖阿勒泰、布尔津、富蕴、青河、吉木乃、哈巴河、福海七路均有发现,数近千幅。内容有各类动物(以羊、鹿为主)、狩猎、饲养、牧放、车辆、征战、舞蹈等画面,有表现太阳崇拜的图案和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