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政论

政论

①书名。东汉崔寔撰。成书于桓帝时。《后汉书·崔寔传》称寔“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此书为抨击时政而作,指斥当时上下懈怠、萎靡不振、风俗巧伪,而以“奢侈”、“趋末”、“厚葬”为“天下三患”。书中谴责官吏贪婪残暴,愤慨于“贤佞难别,是非倒纷”。认为济时救世之策不必侈谈上古三代,应根据时势,“重赏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以严猛之政致太平。《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六卷,宋世已佚。今仅见《后汉书·崔寔传》、《群书治要》及《意林》所录片断。清严可均、马国翰各有辑本。②杂志名。清立宪派团体政闻社机关刊物。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一日(1907.10.7)在日本东京创刊,后迁上海。梁启超主办,蒋智由主编,麦孟华、黄可权、王恺宪、吴冠英等撰稿。以拥护新政、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为主旨,鼓吹“以秩序的行动,为正当之要求”的改良主义,反对民主共和,诋毁暴力革命。三十四年七月随政闻社被清廷查禁而停刊,共出七号。

猜你喜欢

  • 八哀诗

    组诗名。唐杜甫作。哀悼唐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汝阳王李琎、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八人。人各一诗,均为五言古体。或颂扬武功,或评价治绩,或哀其功名未就,遭谗被贬,或感其文章气节,赋旧伤怀,或念其忠孝

  • 北向户录

    即“北户录”。

  • 门尹登恒

    相传为夏商间之人。门尹官名,登恒人名,商汤见其有才,以之为师。一说为门姓(见《庄子·则阳》)。

  • 涿邪山

    亦名涿涂山。即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东南额德伦金山。西汉以后,常为进向漠北要道所经。东汉永平十六年(73)前后,北匈奴皋林温禺犊王驻牧于此。元和二年(85),该王与南单于激战于此。公元五世纪前期,北魏多次

  • 客兵年例

    明朝廷每年拨给各地抽调赴边作战军士之军饷。

  • 金砺

    ?—1662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明武进士。初任镇武堡都司。天启二年(1622)降后金,授甲喇额真。天聪五年(1631)为兵部承政。崇德二年(1637)以攻明皮岛时领水师不进,致前军败没,论罪

  • 入唐学问僧

    日本派往唐朝学习的僧人。入唐后在各地著名寺院学习。学习时间无定,少者一二年,多者二三十年。人数很多,著名者有玄昉、荣睿、普照、最澄、空海、灵仙、圆仁等,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以及日本佛教的发展。

  • 太原路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置。治阳曲县(今太原市)。辖境约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介休、昔阳等市、县以北地区。太宗以后属中书省。元大德九年(1305)以地震改为冀宁路。

  • 素王

    ①泛指上古帝王或有德无位者。《史记·殷本纪》:“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司马贞索隐:“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庄子·天道》:“玄圣素王之道也。”

  • 司玉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玉司长官,掌玉器加工、制作。正四命。下设小司玉上士、司玉中士以佐其职,领��工中士、磬工中士、石工中士等官属。隋开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