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举
官名。(1)提举常平官之简称。(2)宋代始置,亦为差遣名目,如提举保甲、提举弓箭手等。元置为诸提举司长官,如提举左八作、提举都城所、提举富宁库、田赋提举司、织染人匠提举司、都提举万亿宝源库等均置。并多置同提举、副提举等。明沿元制,如盐课提举司、宝钞提举司、市舶提举司、大通关提举司等均置。清除沿置为盐课提举司长官外,文渊阁亦置。又,道官亦设提举,分掌道教事务。道光元年(1821)定为从六品,依例升迁提点,缺出由副理、赞教升补。
官名。(1)提举常平官之简称。(2)宋代始置,亦为差遣名目,如提举保甲、提举弓箭手等。元置为诸提举司长官,如提举左八作、提举都城所、提举富宁库、田赋提举司、织染人匠提举司、都提举万亿宝源库等均置。并多置同提举、副提举等。明沿元制,如盐课提举司、宝钞提举司、市舶提举司、大通关提举司等均置。清除沿置为盐课提举司长官外,文渊阁亦置。又,道官亦设提举,分掌道教事务。道光元年(1821)定为从六品,依例升迁提点,缺出由副理、赞教升补。
1620—1690清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字赓虞,号霖苍。顺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顺治十三年(1656),于提督浙江学政佥事任上,延揽学者,搜集史料,编撰《明史纪事本末》,参与者有张岱、
书名。清刘锡鸿撰。二卷。光绪年间刊行。刘氏曾任光禄大夫,故名。是书所辑奏议、公牍涉及洋务和中外关系文字不少。其中《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等折在当时影响颇大。
范(範)学校名。由华西基督教教育联合会创设,于清宣统二年(1910)开课。所招收的学生除少数外,大多为教会高等小学毕业生。但仅有一特别班招收曾任教员却缺乏西学知识者。学生学费及其他各项费用,大多由教会
地名。在今湖北黄州市北。《资治通鉴》:唐兴元元年(784),李希烈将杜少诚南寇蕲、黄州,欲断江路,“曹王皋遣蕲州刺史伊慎将兵七千拒之,战于永安戍”,即此。
唐幽州(治今北京西南)人。民间艺人,善觱篥,推为河北第一手。恃艺高而性傲。大历中,赴长安与尉迟青见高低。于“高般涉”调中吹《勒部羝》一曲,汗流浃背。尉迟青以“平般涉”调吹出,他自愧不如,乃碎乐器,不复
东汉光武帝以新市为侯国,为别于中山国新市县,加“南”字。治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属江夏郡。三国时为县。南朝宋改为新市县。
1194—1229南宋闽清(今属福建)人,一说琼州(今海南琼山)人。本名葛长庚,字如晦,一字白叟,号海琼子,一号武夷翁。诏封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十二岁举童子科。“博极群书,贯通三氏(儒、佛、道)”
即“康叔”。
书名。南宋朱熹的著作汇编。清李光地、熊赐履等奉敕编纂。六十六卷。初刻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以“御纂”名义颁行。系将朱熹文集、语录等摘抄、整理,分为十九门,以类相次,汇辑而成。编者自谓此书于朱熹原
?—94东汉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字仲孙。少传父业,精于律令,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辟公府,屡召入议罪科,议法务在宽平。迁廷尉正。章帝元和三年(86)拜廷尉,奏请法可从轻者四十一事,皆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