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

初为职衔名,始于东汉。当时政令、政务总于尚书台,太傅、太尉、大将军等加此名义始得总知国事,综理政务,成为真宰相。魏、晋、南北朝多以公卿权重者居之,总领尚书省政务,凡重号将军、刺史,皆得命曹授用,位在三公上。或以二人以上并录、参录,又有录尚书六条、关尚书七条事等名义。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中,不欲威权外假,遂省。其后置省无常。南齐始单拜,成为正式官号,为尚书省长官。梁、陈以其威权过重,常缺不授。北魏、北齐亦定为官号,为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仆射为其副贰,职权甚重。隋代废。辽初曾拟授重臣。录副奏折 档案名称。即奏折的抄件。参见“奏折”。

猜你喜欢

  • 莫愁乐

    《西曲歌》之一。相传石城(今湖北钟祥)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名。歌中有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 宾礼

    ①朝聘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曰视。”②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及使臣的礼仪。历代皆有,制度或

  • 巩昌等处都总帅府

    元陕西行省所辖地方统治机构。蒙古太宗七年(1235),金巩昌府便宜总帅汪世显降蒙,仍领旧职,改置巩昌便宜都总帅府,统巩昌等五府,秦、陇等二十七州。其后一部分府、州割出,都总帅府仅统巩昌路及平凉、临洮、

  • 褒城县

    隋仁寿元年(601)以褒内县改名。治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属汉川郡。唐初属梁州,后属兴元府。南宋嘉泰后移治今汉中市西北褒城镇。元属兴元路。明、清属汉中府。1958年撤销。

  • 侍御中散

    官名。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属侍御曹。地位较中散略高,也更亲近皇帝。多选用功臣子弟,尤其是鲜卑等胡人功臣子弟,可作为起家官。任职于其他机构,则冠以机构名,如殿内侍御中散、内秘书侍御中散等 太和十七

  • 札萨克喇嘛

    封号。清代藏传佛教之职任喇嘛。位在札萨克达喇嘛之下。驻京喇嘛设四人。蒙古各庙徒众过五百人者设一人。分理寺庙宗教事务。

  • 司文局

    官署名。即秘书省著作局,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著作局。

  • 本草经集注

    书名。南朝梁陶弘景撰。七卷。约成书于齐永元二年(500)。收载药物七百三十种,其中三百六十五种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另外三百六十五种则来源于汇集许多医家在《神农本草经》的不同传本中“附经为说”的增补内

  • 邓名世

    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元亚。绍兴四年(1134),进所著《春秋四谱》及《古今姓氏书辨证》,赐同进士出身,授史馆校勘。改秘书省正字。七年,除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先是修《哲宗实录》,亡元祐八年(10

  • 墨家三派

    亦称“三墨”。战国时墨家的三个分支。墨翟死,墨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韩非子·显学》)。相里氏、相夫氏(亦作伯夫氏、祖夫氏)之墨在北方,邓陵氏之墨在南方。“俱诵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