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僧
佛教词语。度意渡,谓举行一定仪式渡离生死苦海,使俗人出家为僧。佛教传入,初无定制。三国魏嘉平二年(250),中天竺律学僧人昙柯迦罗至洛阳,立羯磨法,始正式依律仪度僧。后渐由官府掌握剃度之权,称官度。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应玄奘请度僧尼,计度一万八千五百余人。神龙初,中宗诏天下试经度僧,并以此敛财。玄宗时,禁私度僧尼。至德元载(756),宰相裴冕请鬻度牒,纳金度僧,名香水钱,以充平安史之乱军费。
佛教词语。度意渡,谓举行一定仪式渡离生死苦海,使俗人出家为僧。佛教传入,初无定制。三国魏嘉平二年(250),中天竺律学僧人昙柯迦罗至洛阳,立羯磨法,始正式依律仪度僧。后渐由官府掌握剃度之权,称官度。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应玄奘请度僧尼,计度一万八千五百余人。神龙初,中宗诏天下试经度僧,并以此敛财。玄宗时,禁私度僧尼。至德元载(756),宰相裴冕请鬻度牒,纳金度僧,名香水钱,以充平安史之乱军费。
官名。又称操江都御史。明初,以南京为京师重地,特设。一人。以都御史充任,提督水战。永乐迁都北京后,遂以南京都察院副、佥都御史充任。掌沿江诸屯军卫,领上下江防之事。
?—1522明浙江昌化(今临安)人,兴献帝朱祐杬生母。少时家贫,卖与太监,后选入宫。知书貌美,成化十二年(1476)封宸妃,复进贵妃。世宗入继帝位,尊为皇太后。卒谥孝惠,葬茂陵。
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晋、齐战于鞍,“齐师败绩,(晋)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水经·济水注》:“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
官名。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以侬智高起义,置于广州、桂州,以本州知州兼任。其后,西南边帅多带此衔,以重其权。神宗熙宁五年(1072)又置于熙河、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等六路。后帅臣任河东、陕
古国名。据《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十二年(100),该国遣使内附,和帝赐其王金印紫绶。其地望不详,或以为系吐火罗(Tukhara)之缩译。
?—1335元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号鲁山。宋末进士。至元十三年(1276),降元后,任婺州路军民人匠提举。升知海宁州。三十年,为广西肃政廉访副使,遍历辖区,法办贪官污吏八十余人。成宗时,历任江西肃政
即“完颜守纯”。
即“畏兀儿”。
唐方镇名。咸通三年(862),分岭南节度为东西道,改岭南节度为东道节度使,治广州(今属广东)。领广、韶、循、潮、康、泷、端、新、封、春、勤、罗、潘、辨、高、恩、雷、崖、琼、振、儋、万安等二十二州,辖境
战国时鲁国国君。公元前273—前256年在位。名雠。鲁文公之子。鲁顷公十三年(前261)楚伐鲁,取徐州(即薛,今山东滕州南)。十七年鲁为楚考烈王所灭,他被迁于莒(今山东莒县),后卒于柯(今山东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