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丘山
亦称巴陵山。在今湖南岳阳市。相传夏后羿杀巴蛇于此,骨堆如丘陵,故名。一说即《禹贡》之东陵。六朝时为长江中游重地,三国吴曾在此筑城置戍,有重兵屯守。参见“巴丘城”。
亦称巴陵山。在今湖南岳阳市。相传夏后羿杀巴蛇于此,骨堆如丘陵,故名。一说即《禹贡》之东陵。六朝时为长江中游重地,三国吴曾在此筑城置戍,有重兵屯守。参见“巴丘城”。
战国时魏国公子。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受封为侯。
儒家道德准则。为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17清福建同安(今厦门北)人。行伍出身。嘉庆十年(1805),以功擢闽安协副将。不久署台湾副将。从浙江提督李长庚镇压海上反清武装蔡牵,屡有战功。迁浙江定海镇总兵。十四年,擢浙江提督,偕福建提督
刑名。徒刑的一种。《汉书·宣帝纪》:“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颜师古注引李奇曰:“复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软弱不任守,复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复作徒也。”《汉旧仪》
春秋楚县。治今河南鹿邑县东。西汉属淮阴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属梁国。东晋咸康三年(337)改为谷阳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置。治阳曲县(今太原市)。辖境约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介休、昔阳等市、县以北地区。太宗以后属中书省。元大德九年(1305)以地震改为冀宁路。
辽渤海铁州(治今辽宁营口东南)人。天祚帝时,为怨军(后改称常胜军)统帅。保大二年(1122),以涿、易二州降宋,攻辽燕京,兵败。受宋命助守燕山。金天会三年(1125),金帅宗望至三河,降金。次年,金太
官名。北宋淳化二年(991)始置,以他官兼任,掌编纂史籍。任职期满,外补则落职,代归可复授。元丰改制,随三馆罢。南宋绍兴四年(1134)复置。
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北。《山海经·北次三经》:孟门东南有“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1523—?又作拜桑固尔台吉。明代蒙古袄儿都司部人。麦力艮次子。居袄儿都司右翼扣克特锡包沁、乌喇特图伯特二部。俺答汗封贡后,与明在宁夏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