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县
三国吴赤乌五年(242)以禾兴县改名,治今浙江嘉兴市南。属吴郡。隋省。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八年又省,贞观八年(634)再置。乾宁三年(896)移治今嘉兴市。属苏州。五代吴越、北宋为秀州治,南宋为嘉兴府治。元为嘉兴路治。明清为嘉兴府治。1912年和秀水县合并置嘉禾县,1914年复名嘉兴县。1949年析嘉兴县城区设市,1981年县撤销并入市。
三国吴赤乌五年(242)以禾兴县改名,治今浙江嘉兴市南。属吴郡。隋省。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八年又省,贞观八年(634)再置。乾宁三年(896)移治今嘉兴市。属苏州。五代吴越、北宋为秀州治,南宋为嘉兴府治。元为嘉兴路治。明清为嘉兴府治。1912年和秀水县合并置嘉禾县,1914年复名嘉兴县。1949年析嘉兴县城区设市,1981年县撤销并入市。
约1648—1725清宗室。贝勒褚英裔孙。顺治十四年(1657)封镇国公。圣祖征噶尔丹,以都统从行。康熙三十七年(1698)晋贝子,出为奉天将军。世宗继位,进封贝勒。雍正二年(1724),以与允禩结党
?—374十六国时汉阳(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字伯龙。少与苻坚父苻雄结刎颈之交。苻生即帝位时任左卫将军。又得幸于坚母苟太后。生屡欲杀苻坚,赖其营救得免,坚事之如父。坚杀苻生,他与坚母皆预其谋。知王猛之贤
?—481亦作什寅、拾夤等。南北朝时吐谷浑王。树洛干子。北魏承平元年(452)继立,居伏罗川(今青海贵德西南),始有城居,信奉佛教。北魏曾两次遣军深入其境,掠取牲畜,收其秋稼,遂请降,遣子费斗斤为质,
明勋阶称号。授予从三品文官再考称职者。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明景泰二年(1451),土著韦同烈自号“苗王”,有众数万,屯聚于此,为官军所败,退据香炉山洞。
官名。北魏时鲜卑族称主为郎,即城主之谓。
1626—1695本名伊达雅图勒拉。清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维吾尔族。玛木特玉素布长子。生于哈密。及长,随父返喀什噶尔。其父因排斥与镇压黑山派及反对叶尔羌(今莎车)汗国首领向清政府
?—前535春秋时卫国国君。公元前543—前535年在位。名恶。卫献公之子。襄公三年(前541),卫大夫齐恶与鲁、晋、齐、宋、陈、蔡、郑之大夫及许、曹之君,相会于虢(今河南郑州北),重温“弭兵之盟”。
①(?—1862)清满洲镶红旗人,乌苏氏,字叔安。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侍讲,五迁至左副都御史。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天津时,率兵驻通州防堵。擢刑部右侍郎。四年以病乞罢。曾建议
1066—?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仁声,寓乌程(今浙江湖州)泊宅村,号泊宅翁。元祐中,苏轼知杭州,省试得预荐送。历管勾江西常平。晚年无意仕进,以卫生养性为事。卒于绍兴十一年(1141)以后。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