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会司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订立约章,奏派使臣,更换领事,各国使臣觐见、会晤,本部官员升调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订立约章,奏派使臣,更换领事,各国使臣觐见、会晤,本部官员升调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周王城(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的北门。《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前518):“晋侯使士景伯涖问周故,士伯立于乾祭,而问于介众”,即此。
官名。唐末所置内诸司使之一,主丰德库务。五代后梁沿置。
1792—1871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仲云,号毅甫、再翁。嘉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贵州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咸丰二年(1852)升云南巡抚。四年署云贵总督,镇压贵州人民起义,五年擢四川总督
官署名。宋代置,掌饲养牛、羊,供应祭祀及太官宴享、御厨烹宰。初设监官三人,以京朝官、诸司使副、三班使臣充任。元丰改制后,隶光禄寺。南宋初,以乳酪院并入,改隶礼部。
1473—1540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仝,因梦改名鼎臣,字九和,号未斋。弘治进士,授官修撰。嘉靖中累官礼部右侍郎,迎合明世宗设斋醮、求长生之好,撰青词以固宠。嘉靖十七年(1538)以吏部左侍郎兼
清叶圭绶撰。系续顾炎武《山东考古录》之作,成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十二卷,又卷首《图考》及《总沿革》一卷。详考山东各府、州、县的历史沿革,山水变迁;辨析《水经注》和《大清一统志》中的错误。作者
约270—300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北)人,字坚石。石崇外甥。历官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害。提出“言尽意”的主张,认为“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
?—约847唐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字达心。元和进士。太和初,为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后迁职方员外郎、左司郎中、谏议大夫。开成元年(836),郑覃荐为中书舍人,为执政李珏、杨嗣复所恶,官不显达。武
?—前265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283—前265年在位。田氏,名法章。齐湣王田地之子。齐湣王十七年(前284),燕将乐毅联合三晋与秦伐齐,攻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湣王出逃,旋被楚将淖齿所杀。
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蔡京季子。宣和六年(1124),京为相,年老不能视事。他任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代为决事,窃弄威柄,恣为奸利,中外侧目。靖康元年(1126)贬窜白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