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书门下二品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1089—1161金阿斯补水女真人,原名乙剌补。太祖时,奉使辽国,号为闸剌(行人)。太宗时,受命为传宣使,册封刘豫为齐帝。从宗弼攻和尚原。天眷时,为蒲州防御使,进行台尚书左丞。海陵王废行台,入为尚书右
?—1826清新疆吐鲁番人。维吾尔族。郡王伊斯堪达尔之子。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嘉庆十六年(1811)袭爵。十九年,因私允中亚浩罕部在喀什噶尔设立哈子伯克等罪,革职夺爵,发伊犁监禁。二十四年释
地名。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十余里。《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赵王盛饰馆宇于西山,每往游之。该年十二月自西山还,“宿鹘营庄”,军中作乱,即此。
唐上元元年(760)以隰城县改名。在今山西汾阳市。为汾州治。明洪武初废入汾州。
官名。春秋战国鲁、齐等国置。主管里门的小吏。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张耳、陈余为里监门,“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司马贞索隐:“案门者即余、耳也,自以其名而号令里中。诈更别求也。”后泛称达官贵人邸
古代祭祀所用之玉,专为祭祀皇地祇而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1124金太祖子。本名绳果。金初从都统完颜杲攻辽,领合札猛安,克中京,追袭辽帝,随下西京。天会元年(1123),与宗干拥立太宗。次年死。子熙宗即位后,追尊为景宣皇帝,庙号徽宗。
南朝陈改罗州置。治齐昌(隋改名蕲春,今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隋大业初改为蕲春郡。唐初复为蕲州。属淮南道。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宋属淮南西路。元改为路。明洪武九年(1376)复降
唐武德五年(622)改儋耳郡置。治义伦县(宋改为宜伦县,明正统中废入州。今儋州市西北新州)。辖境相当今海南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儋州。北宋熙宁
1834—1902清人,吴福氏。满族。同治、光绪间太极拳名手。师事杨福魁、杨健候父子。承继杨式小架拳式,并逐步修订,自成一派。后经其子鉴泉(用汉姓吴)增益,成吴式太极拳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