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族名。相传为炎帝之后裔。姜姓,在今陕西武功西。周始祖后稷之母姜原即有邰氏女,尧封后稷为邰。
城名。在今河南舞阳县北。《汉书·地理志》颍川郡定陵县有“东不羹”。《左传》昭公十一年(前531):“楚子城陈、蔡、不羹。”杜预注:“襄城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琅亦作郎、浪;亦作峤。又名浪峤南屿、琅峤山,亦简称嫏。即今台湾南部的恒春。清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南部被杀由此登陆入侵,遭到当地民众的反击。光绪元年(187
阜昌通宝
即今辽宁凌海市(大凌河镇)。后金天聪五年(1631)大凌河之役,明军死守于此。
西周国名。姒姓。传为夏禹之后。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褒城镇东。《国语·晋语》:史苏曰:“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褒国故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故褒国也。”西汉为
官名。三国魏置,东宫侍卫武职,六品。晋、南朝齐、北魏沿置,晋六品,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
明代对阵亡、病故、残疾将士及家属的赡养和优待。明初,南京设故官营,凡故官子孙妻女皆送入赡养。洪武四年(1371)制定总例:军职阵亡,无子弟而有父母或妻者给全俸,三年后给半俸;有子弟而年幼者亦同,俟袭职
佛教名词。亦称渐了。与“顿悟”相对。指长期修习、循序渐进的“成佛”途径。一般需经历“十地”(“地”,依此生长之意;“十地”,指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亦作蒲捎。汉代西域所产良马名。《史记·乐书》:“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汉书·西域传》:“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四骏马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