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部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北平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部下分设四科: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并置照磨、检校各一人,掌管文书出入等事。二十九年,改为北平清吏司。(2)明代刑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改原宪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官同户部。领北平布政司及部分在京衙门卫所刑名之事。二十九年,改为北平清吏司。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北平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部下分设四科: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并置照磨、检校各一人,掌管文书出入等事。二十九年,改为北平清吏司。(2)明代刑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改原宪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官同户部。领北平布政司及部分在京衙门卫所刑名之事。二十九年,改为北平清吏司。
清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一日(1905.7.3)订于北京。清政府向英国福公司借款七十万英镑筑河南道(口)清(化)铁路,九折实付,年息五厘,三十年为期,以铁路进款作保,并任福公司所派之英人为行车总理,代为调度
古族名。百越的一支。包括东瓯与闽越。东瓯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闽越主要在福建。秦末,东越族佐诸侯灭秦,后逐渐融入华夏族中。参见“闽越”、“东瓯”。
书名。朝鲜李朝外交文书集。朝鲜正宗八年(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命礼曹判书郑昌顺等人编纂,至十一年完成。自顺治元年(1644)至乾隆五十二年与中国清朝往来之文书,按年代顺序分类编纂为原编;又搜集崇德
又名存留。清仓储术语之一。谓各省州县田赋除交布政司库转输户部外,将本地所需经费留出存库备用。其数额由州县层层上报户部。有赋入不足本省经费者,由户部统一调拨。
书名。清末刘岳云编。二册。刘氏尝官户部主事,公余辄浏览成案,后将咸丰初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有关官票、税厘的诏谕、奏议、章程等辑为此编。并追叙顺治、道光年事。有官票局、官银钱号、商税、厘捐等类。
宋代指官员上报朝廷的年龄。宋平民初次应举,必虚减岁数,以期及第后得与富室为婚;若不幸潦倒场屋,得特奏名恩典,亦可趁六十岁以下当官。品官子女、亲属,则多虚增岁数,以便荫补后早登仕籍。以此,遂有“官年”和
汉代西域所产良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四骏马名也。”
辽代封爵。太祖弟耶律安端受封。
明中叶著名喇嘛。本汉人。原籍仁和(今浙江余杭)。姜姓。初为大悲寺都纲。景泰初年,以能抚慰吐蕃,封崇化禅师。七年(1456),松潘总兵罗绮讨伐王永时,他率精锐乘夜破扑爬诸寨,擒卓劳、阿儿结等头目十余人,
1190—1254金末元初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字正卿。金末聚众结垒自保。木华黎略晋城,以众降,为泽州长官。在官二十年,安置逃民,赈济贫乏,出财赎买被俘者,并兴办学校。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