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刘焯

刘焯

544—610

隋信都(今河北武邑)昌亭人,字士元。初以儒学为州博士。入隋,与王劭等同修国史,参议律历。开皇六年(586),洛阳《石经》运至长安,文字磨灭,奉敕与刘炫等考定。炀帝时,迁太学博士。后除名,优游乡里,以教授著述为生。曾撰成《皇极历》,为解决日、月不均匀运动问题,创立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公式,推算日食所在、食之起迄、食分多少等,所用岁差数值亦较精确,为隋唐历法发展奠定了基础。著有《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义》、《浑天论》等,均佚。《皇极历》颇受重视,收入《隋书·律历志》,得以流传至今。

猜你喜欢

  • 浰头山

    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浰源,接江西龙南县境。其近龙南者为上浰,在岭冈者为中浰,和平峒为下浰。明正德中,池仲容据此造反。正德十二年(1517),赣抚王守仁用兵于此,于下浰置和平县。

  • 梗阳

    春秋晋邑。即今山西清徐县。《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荀偃“见梗阳之巫皋”,即此。后置梗阳县。

  • 谏议大夫

    官名。秦置,专掌论议。西汉初废,武帝时置谏大夫。东汉光武帝复置谏议大夫,秩六百石,掌侍从顾问、参与谋议,名义上隶光禄勋。三国魏沿置,晋代罢。南朝唯梁、陈置。北魏置七十人,隶集书省,掌谏诤议论,太和十七

  • 度僧

    佛教词语。度意渡,谓举行一定仪式渡离生死苦海,使俗人出家为僧。佛教传入,初无定制。三国魏嘉平二年(250),中天竺律学僧人昙柯迦罗至洛阳,立羯磨法,始正式依律仪度僧。后渐由官府掌握剃度之权,称官度。唐

  • 吐番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元置,从二品,隶宣政院。掌朵甘思(今青海东南、四川甘孜、西藏昌都一带)军民政务,又称朵甘思宣慰司。设宣慰使四人,同知二人,副使一人,经历、都事各二人,捕盗官三人,镇抚二人。领朵甘思、剌马儿刚、

  • 塞楞额

    ?—1748清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康熙进士。历官侍讲、侍郎、巡抚等职。乾隆十一年(1746)擢湖广总督。十三年,高宗孝贤皇后死,以违制剃头,责令自尽。

  • 大雩

    祭祀名。即“雩”。

  • 帝京景物略

    书名。明刘侗、于奕正著。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崇祯进士。奕正字司直,顺天宛平(今北京城西南)人。是书广为载录明代北京山川、人物、风俗、园林及有关诗篇。文笔清隽,有竟陵文风。崇

  • 渑阨

    即冥阨。即今河南信阳市西南平靖关。《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参见“冥阨”。

  • 亦失哈

    一作亦信、亦什哈。明太监。原籍海西(今吉林以北,哈尔滨以南,依兰以西,松花江之间一带)女真族。汉名易信。永乐、宣德间,以内官身分奉命为钦差,七次出使奴儿干(永乐时五次,宣德时两次)。永乐七年(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