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子
①宋时称单据或兑换券为会子。②南宋纸币,因广泛行用于东南地区,通称东南会子或行在会子。初为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改由户部发行。以铜钱作币值本位,面额初以一贯为一会,后增印二百文、三百文及五百文三种,以若干年为一界,随界造新换旧。开禧后,发行过滥,严重贬值。共发行十八界。南宋地方性会子还有银会子、金银会子、小会子、湖广会子等。
南宋的会子
①宋时称单据或兑换券为会子。②南宋纸币,因广泛行用于东南地区,通称东南会子或行在会子。初为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改由户部发行。以铜钱作币值本位,面额初以一贯为一会,后增印二百文、三百文及五百文三种,以若干年为一界,随界造新换旧。开禧后,发行过滥,严重贬值。共发行十八界。南宋地方性会子还有银会子、金银会子、小会子、湖广会子等。
南宋的会子
清代指租佃土地、房屋和其他财物时,租用者支付之保证金。土地押租是业主为防止佃户抗租、逃租、欠租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佃户之一种额外(正租外)剥削。各地名称不一,如江苏、广东称“顶耕钱”、“顶手钱”,
西汉置。属庐江郡。治今安徽舒城县西南。东晋废。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于北京,隶练兵处。专收王公世爵暨四品以上宗室、现任二品以上京外满汉文武大员之子弟,教以普通课程及陆军初级军事学。五年毕业,分发新军任初级军官。
官名。明清大理寺职官。隋以后历代大理寺均设评事一官,至明代始分左、右,分别隶大理寺左、右二寺,与二寺主官同掌所管刑名案件。明代左、右评事各设四人,清减为各一人,均为正七品。
官名。郡吏之为首者,总录郡中诸吏,谓之都录。南朝梁有南郡都录。北齐诸州亦置。
见“左评事”。
清代吏部之铨选制度。凡降级、革职官员恢复原官或原衔称开复。清制,内外官员因故降级留任者,三年无过准予开复;革职留任之员,四年无过准其开复。若有旨六年、八年开复者,至期无过开复,有过则以续案计算。京官由
爵名。北魏中期置,位第九等,低于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四品。
见“户曹参军事”。
公元八世纪中南诏置。治今云南保山市。大理时为全国“八府”之一。元宪宗三年(1253)废。至元十一年(1274)立永昌州,十五年升府。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金齿指挥使司。嘉靖元年(1522)复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