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仪同大将军

仪同大将军

官名。北周建德四年(575)改仪同三司置。主要授予有军勋的功臣及北齐降官,无具体职掌,九命。初加使持节、大都督、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大象元年(579)罢其制,惟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下设长史、司马、司录、中郎、掾、属、参军等府僚。隋开皇元年(581)罢。

猜你喜欢

  • 弥药

    又称缅药。党项族称谓。唐时部分党项人不堪吐蕃压迫而北迁,留原地的部分被称为弥药。后又以此称北上党项人和党项人所建西夏国。

  • 沙渠

    水渠名。在唐河东道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东南三十五里。仪凤二年(677)唐政府下令修凿,引中条山水于南坡下,西流十六里,溉涑阴田。

  • 羽集乜

    亦作羽集乜川、亦集乃。河名。今称额济纳河,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 帛黎(A.Theophile Piry

    1850—1918法国人。清同治八年(1869)来华,任福建船政学堂教员。十三年任江海关税务帮办。光绪二年(1876)署京师同文馆法文教习。十九年迁税务司。二十二年清政府议行邮政,参与由赫德主持的筹备

  • 格孤山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帅师自云南曲靖循格孤山南而西北出,径捣乌撒(今威宁县)。

  • 圉城县

    北魏景明元年(500)置圉县,后改名圉城县。治今河南杞县西南。属阳夏郡。北齐省。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宋州,大业时属梁郡。唐武德初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废。

  • 府丞

    官名。(1)汉代郡府之属吏。《汉书·朱博传》:“于是府丞诣阁,博乃见丞掾曰:‘以为县自有长吏,府未尝与也,丞掾谓府当与之邪。’”《后汉书·羊续传》,羊续为南阳太守时,“常敝衣薄食”,“府丞尝献其生鱼,

  • 东运河

    即“泇河”。

  • 阿都正副长官司

    土司名。清置。在今四川普格、布拖、金阳县一带。顺治六年(1649)土著首领结固归附,授阿都正长官司。康熙四十九年(1710)改授慕枝为阿都宣抚司。雍正六年(1728)裁,是年,聚姑因军功复阿都正长官司

  • 右武候大将军

    官名。隋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置一员,正三品,与左武候大将军同掌车驾出巡营卫,分领府兵。大业三年(607)改名右候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