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金部

金部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设郎 (郎中、侍郎) 为长官,隶度支尚书。唯北魏前期置为尚书曹,设尚书、长、郎等官,孝文帝改制后仍为郎曹。掌审核全国库藏钱帛出纳帐籍、钱币铸造及有关度量衡的政令。隋初仍隶度支,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度支为民部,置侍郎、员外郎为正副长官,炀帝改置郎、承务郎。唐朝改民部为户部,遂为户部四司之一,置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历代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珍,咸亨元年(670) 复旧;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 改名司金,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旧。玄宗开元(713—741)后置铸钱使,其职渐夺。五代因之。北宋前期无职掌,设判部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恢复职掌,兼勾考平准、市舶、榷易、商税、茶、盐、香、矾等岁入之数。领左藏、右藏、钱帛、榷易、请给、知杂六案。南宋时,太府寺一度并入。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收折,设郎中、员外郎等官。二十三年罢。


官名。掌库藏钱帛金宝、出纳账籍审核及度量衡的政令等。三国时曹魏始置尚书金部郎,其后晋、宋、齐、梁、陈、隋皆沿其制。隋初称金部侍郎,后隋炀帝改称金部郎。北魏改称金部郎中,其后北齐、唐、五代、宋皆沿其制。辽金元不设。另外,隋、唐、五代、宋,还设有金部员外郎。隋有金部承务郎。见《历代职官表·第四表》、《晋书·职官·尚书郎》、《宋书·百官上·尚书令》、《南齐书·百官志·尚书令》、《隋书·百官上·尚书省》、《新唐书·百官一·户部·金部郎中》、《宋史·职官三·户部·金部郎中》、《通典·职官五》。

猜你喜欢

  • 左监门府将军

    官名。隋朝置,一员,从三品,为左监门府长官。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名左监门府郎将,正四品。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复名左监门府将军。

  • 汉军缺

    清朝官缺之一。亦称汉军官缺。指为有汉军旗籍身分之官员而专设之额缺。钦天监正六品秋官正定为其额缺,内阁侍读、典籍、中书、部院堂主事、大理寺寺丞、太常寺博士、钦天监灵台郎、司晨博士、部院衙门笔帖式,皆定有

  • 五官保章正

    官名。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改历博士为保章正,肃宗乾元元年(758)加号五官保章正,掌教习历生,与五官监候、司历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准,从七品上,置一至二人,隶司天台。辽朝为司天监属官,南面官。明朝

  • 邸吏

    ①府邸属吏。《新唐书·李德裕传》:“后除浮屠法,僧亡命多趣幽州,德裕召邸吏戒曰: ‘为我谢张仲武、刘从谏招纳亡命,今视之何益? ’仲武惧,以刀授居庸关吏曰: ‘僧敢入者斩!’”②“进奏官”别称。《宋史

  • 兼行参军

    官名。晋代设置,见“行参军”。

  • 提领诸路铸钱官

    官名。南宋置,掌本路铸钱之事。官名。宋置,掌铸钱事。见《宋史·职官七·提举(点)坑冶司》。

  • 保安大夫

    医官阶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榷易使置,后定为正七品。金朝置为太医官二十五阶第五阶,正五品中。元朝沿置,为太医散官十五阶第三阶,正四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

  • 梁州水次仓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梁州水次仓令”。

  • 上闻爵

    爵名,也写作“上间爵”。意即功使上闻,名通天子。详“上间爵”条。

  • 忠亮

    宋朝功臣号。以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及外臣。参见“功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