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部郡从事

部郡从事

官名,为“部郡国从事”的省称,详“部郡国从事”。


州吏名。两汉司隶校尉与部刺史所属有部郡国从事史,魏晋沿置,称为部郡从事,为州刺史所属,职在检察一郡行政,即藩王之在境内者亦兼察之,其权甚重,不得用本郡人充任。南朝宋亦置部郡从事、见《宋书·百官志下》,然在州吏中叙次最后,列传中亦无可考见,可见此职在其时已不重要。齐梁改称部传从事,陈制无考。北魏于司州亦置部郡从事,见《魏书·和跋传》,北齐则司州与诸州均有部郡从事,见《隋书·百官志中》。

猜你喜欢

  • 玉清昭应宫判官

    宫观官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始置,以右正言、直集贤院夏竦为之。八年,定班位在龙图阁待制下。

  • 昭信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孙权置。领兵。吕岱自督军校尉迁此。见《三国志·吕岱传》。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征伐或驻守。《三国志·吴书·吕岱传》:“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孙)

  • 判南京留司御史台事

    官名。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于陪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置南京留司御史台。后置判台事,以三品以上官充任。不及三品者,为权判或管勾。

  • 司命大将军

    将军名号,王莽置,孔仁曾任此将军。见《汉书·王莽传》。

  • 副主考

    参见“主考”。

  • 左校尉

    官名。秦汉军制,于将军下分部,以校尉主之。部分左、右者,即设左、右校尉,仅因事而设。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后65 ) 置度辽将军,领左右校尉将黎阳虎牙营士屯五原曼柏,遂为常置。灵帝所置西园八校尉之一亦称左

  • 四门助教

    官名。北齐始置,协助四门博士教授四门学生,员二十人。隋初沿置,员五人,从九品,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罢。唐国子监四门馆置三至六人,从八品上,职掌如故。学管名,清朝置,三人,正八品上,掌佐博士教授学生

  • 减选

    官制用语。宋朝铨选之制,选人各有选限,自一选至九选不等,选限满,始许赴铨试。如有劳绩,减其选限数,初前赴铨试,称为减选。

  • 益政院经筵讲官

    官名。金置,为益政院官员。金哀宗正大三年在内庭设益政院,以学问该博、议论宏远者数人兼经筵讲官,每天二人上值,备顾问,讲《尚书》、《通鉴》、《贞观政要》。名为经筵讲官,实为内相。见《金史·百官二·益政院

  • 门下外省

    官署名。北魏置,为门下省设在宫外的衙署,被废之帝、王多死于此。其后不见。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又置门下外省,掌谏诤拾遗,以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各一员、给事中四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