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仪使

礼仪使

官名。唐朝玄宗开元十年(722)以他官知礼仪事,始称使,专掌五礼。天宝九载(750)始定置不改,亦称礼仪祠祭使,多以太常卿、六部尚书或侍郎充任。代宗大历五年(770)罢,事归太常,七年复置,德宗建中元年(780)停,自后不置,每有南郊大礼,权置,礼毕即停。宋朝沿置,为大礼五使之一,初以太常卿充任,缺则以学士、尚书丞、郎为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礼部尚书、侍郎充任。


官名。唐宋皆置,掌五礼;凡国有大礼,皆任命大臣掌其事,称之为礼仪使。《旧唐书·礼仪志一》:“开元十年,诏国子司业韦縚为礼仪使,专掌五礼。”《新唐书·百官一·礼部郎中》:“五礼之仪:一曰吉礼,二曰宾礼,三曰军礼,四曰嘉礼,五曰凶礼。”

猜你喜欢

  • 党长

    北魏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二月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魏书·高祖纪下》)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核对户籍,征发赋役。最初可复三夫兵役,后改

  • 王府祭酒

    官名。北魏始于诸王府置祭酒,隋诸王府与唐亲王府均置东西閤祭酒。唐制员额各一人,秩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

  • 摸金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曹操置(一说曹操并未置,此系敌方诋斥之辞)。南朝宋置,主发掘坟墓,搜括金宝。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宋书·前废帝纪》。官名,东汉末年袁绍说曹

  • 要籍

    官名。唐置,为节度、观察使的属官,备差遣,无具体职掌。

  • 记室史

    官名。西晋置,郡府属官,掌文书记录,位在主记室下。官名,汉置,为主记室的省称,也简称记室。汉朝郡府置主记室史,县府置记室史,掌文书表报。《后汉书·百官五》:“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 会,无令史。”晋

  • 悦众

    ① 官名。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僧寺纲科》:“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亦译作“维那”。十六国后秦以慧远为之,佐僧正管理全国僧务。僧正秩同侍中,此职稍降。②僧

  • 儒官

    泛指学校的教官。《汉书·翼奉传》:“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

  • 公太保

    西周召公奭任太保官职时的官号。《旅鼎铭》:“惟公太保来伐反夷牟,在十又一月庚申。”

  • 团副

    军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团的副长官,由中校或少校充任。

  • 国子校勘

    官名。金朝设于国子学。掌校勘文字,秩从八品。官名。金置,属国子学,秩从八品,掌校勘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