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

官名。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清朝盛京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顺治元年 (1644)设留守大臣一人,驻盛京。三年 (1646) 改称昂邦章京,康熙元年 (1662) 改称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四年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乾隆元年 (1736) 改今名。统辖驻防旗营之军政事务,综制文武、镇守封疆。将军衙门设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一人,分办所属事务。所辖有副都统四人,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城守卫八人以及协领、防守卫、佐领、防御、骁骑校等武职,分辖驻防旗营各项事务。光绪二年 (1876) 兼管盛京兵、刑二部及奉天府府尹事务,以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行总督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设东三省总督,遂裁。


将军名,又称盛京驻防将军,清置。镇守盛京(今沈阳市)。初以内大臣一人为留守;顺治三年,改昂邦章京。康熙元年徙辽东,号辽东将军。乾隆十二年,移驻盛京。光绪三十三年省,归东三省总督兼摄。其官有副都统(旧为梅勒章京)、城守尉、协领、防守尉等。见《清史稿·职官四·各省驻防将军》。

猜你喜欢

  • 人祠

    褒奖功臣的方式之一。《明史记·事本末》卷七二记明崇祯三年(公元1635年)“赐故都督戚继光表忠祠”。清代有昭忠祠、贤良祠,同治时郡王僧格林沁卒,祀昭忠祠;光绪时大学士李鸿章卒,入贤良祠。

  • 雍营司马

    官名,汉置,属雍营都尉,掌领兵。《后汉书·耿弇传》:“及恭至洛阳……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

  • 丞相从事吏

    吏员名。汉代设置,《汉书·匡衡传》有“遣从史之僮取田租”的记载。同书《张禹传》记“禹以丞相退休罢就第。以列候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置从事吏五人。”曾资生说:“疑从史即从事吏,系丞相私人服事之吏。

  • 左熊卫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熊卫次官,置一人。

  • 协理事务前锋侍卫

    官名。清朝前锋营之职官。康熙三年(1664)设。左、右翼各一人,由统领于本翼前锋侍卫内选拟引见充补。佐“协理事务前锋参领”掌章奏文移。

  • 兵部曹

    官署名。隋朝尚书省六曹之一,唐朝为尚书省兵部。

  • 才堪经邦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于吏治类科目。神龙三年(公元707年)诏举,张九龄等二人及第。

  • 司候司

    官署名。金朝置。分设于防御州、刺史州等处,掌监察吏卒,维护治安。设司候、司判领司事,秩正九品、从九品。下设司吏、公使。官署名。金代置于诸防御州与刺史州,与军辖同管城壁。设司候一人,正九品;司判一人,从

  • 翰林庶吉士

    官名。见“庶吉士”。

  • 执法谒者

    官名,掌击盗贼。《汉书·王莽传》:“三辅盗贼麻起,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建鸣鼓攻贼幡,而使者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