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比部司

比部司

官署名。魏晋尚书有比部曹,《隋书·百官志》记其职掌为“掌诏书律令勾检(稽核)等事。”至隋为刑部四司之一。隋初比部司的主官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比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勾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实际上是审计的职务,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于刑部。所属有主事四人,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比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凡勾会内外赋敛、经费、出纳、逋欠之政,都归三司勾院磨勘理欠司,本司无所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审核内外帐籍。凡仓库、场务出纳在官之物,按月按季按年加以审查,并稽核百司经费,决定是否予以勾销。司内分五案,置吏一百零一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刑部按地域分司,均无比部司之名。

猜你喜欢

  • 神宫内使监

    官署名。明初内廷宦官衙门。洪武十年(1377)始置,设监令,正五品,丞,从五品,司香奉御,正七品,典簿,从九品,掌太庙等各洒扫、香灯之事。十七年改名神宫监,所设官亦改。

  • 武略佐骑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六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六品封忠显校尉,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信佐郎; 属八旗者从六品封承德郎,后改武信郎。三十二年,统一为武信佐郎。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

  • 右侍伯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统所部禁军,负侍卫之责。亦省称右侍伯。武帝宣政元年(578),苏慈自前侍伯中大夫迁此。正五命。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四○九《苏慈墓志》。

  • 守龟

    官名。春秋鲁、晋、楚等国置,掌龟 卜占问。《国语·鲁语下》: “飨其宗老”,“老请守龟 卜室之族”。《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君告于天子,而卜之以守龟于宗祧,吉矣,吾又何卜焉? ”

  • 亵事

    官名。西周置。君王侍御。《毛公鼎铭》:“命汝摄司公族��(与)叁有司、小子师氏、虎臣, ��(与)朕亵事”。

  • 百夷馆

    官署名。明清翻译各族语言文字的机构。置于明成祖永乐五年 (1407),隶提督四夷馆。设译字生、通事。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并入礼部。

  • 散班

    见“秃鲁花”。

  • 右司武上大夫

    参见“司武上大夫”。

  • 会要所

    官署名。南宋置,编修会要,属秘书省。设提举编修会要,以宰相兼; 提举诸司官、承受官、主管诸司官,皆以国史日历所官兼任。官署名。宋代置,属秘书省。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命秘书省官校《国朝会要》。乾道

  • 书干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九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后无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