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师友

师友

1、师和友的合称。王莽为太子置四师四友,俸同大夫。四师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四友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见《汉书·王莽传》。

2、既是师也是友。《后汉书·隗嚣传》:“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长安谷恭为掌野大夫,平陵范逡为师友,赵秉、苏衡、郑兴为祭酒……”

猜你喜欢

  • 赐名

    清朝赐号嘉美封爵之制。雍正元年(1723)赐公爵美称十种,即忠达公、褒绩公、奉义公、超武公、雄勇公、果毅公、信勇公、建烈公、勇勤公、英诚公。乾隆十四年(1749)仿公爵赐名之例,赐侯爵美称六种,即奉义

  • 重号将军

    相对于小号、杂号将军而言,用以称地位重要的名号将军,各朝所包含的将军名号不同。参见“将军”。指常设的高级将军,除负责军事外,还参予朝政,如汉朝的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见《汉书·百官公卿

  • 亲政

    官制用语。年幼即位的皇帝,常由近亲大臣或太后代行皇帝理政,当皇帝为成年人时,亲自理政,称为亲政。《汉书·王莽传》:“皇帝年在襁褓,未能亲政。”

  • 保章氏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天文星历,观测其变异而测吉凶。《周礼·春官》:“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

  • 右督

    右都督的省称。《三国志·吴书·朱然传》:“(孙)权与蜀克期大举,权自向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为左、右督。”都督,统军大将。《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

  • 琉球官学

    学校名。清朝培养琉球留学生之机构,康熙二十三年(1684)琉球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均准入国子监就读,始称官学。其后,二十七年、雍正二年(1724)、乾隆二十五年(1760)、嘉庆十年(1805)、道

  • 堂差

    宋代官员任用方式之一。即堂除,见该条。

  • 王府官

    官类名。魏晋时,诸王若加将军开府,则置长史、司马及记室、掾属、祭酒、主簿、录事等官属。自南朝宋太宗以来,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自此以后,诸王既置国官,又别置府官。分为两个系统。据《隋书·百官

  • 王会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王会司员外郎。清朝理藩院王会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设。满洲二人,蒙古三人,从五品。

  • 鼓吹

    演奏鼓吹乐的乐队。鼓吹乐源自北方民族,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等。本用于军中。汉朝宫廷卤簿亦用之,甚隆重。或以赐有功大臣,遂成为皇帝赐予臣下的一种礼遇。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有,位不及者仅得假之。魏晋其赐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