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察举

察举

选官制度。汉朝规定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始于汉文帝,至武帝时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主要有岁举和诏举。岁举一年一次,由刺史、郡国守相察举孝廉及秀(茂)才等。诏举则时间、对象、员额等均由诏令规定,科目有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对策合格者授以官职。后世仍有沿用,具体制度不同。


汉朝选拔官吏的方式,始于汉文帝,成熟于汉武帝,后成为定制。根据人口多少,由地方长官和丞相、御史、列侯推荐,再经对策等考核,依才授实。其察举科目为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文学等。初行时曾选拔出一批才能之士,到东汉后期,则成为门阀权势之工具,造就了一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的豪门贵族,以失去其原察举之意。

猜你喜欢

  • 五京留守行府尹事

    官名。辽置,属南面京官。辽有五京,各置留守司,以五京留守行府尹事,不单独设置府尹。上京留守行临潢府尹事,东京留守行辽阳府尹事,中京留守行大定府尹事,南京留守行幽都府尹事,西京留守行大同府尹事。圣宗统和

  • 良娣

    内官名。西汉始置,为皇太子妾。南朝宋孝武帝大明 (457—464) 间置为太子内职之一,低于保林。南齐高帝建元三年 (481)定太子三内职,以其位比开国侯,高于保林。梁、陈、隋、唐沿置。唐正三品。汉代

  • 秘书左丞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参见“秘书右丞”。官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置,掌尚书奏事,属秘书令。《三国志·魏书·刘放传》:“文帝即位,(刘)放、(孙)资转为左、右丞。数月,放徙为令

  • 掌交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蕃部中大夫掌交上士佐官,正二命。

  • 宣抚安慰使

    官名。唐置,德宗以后,派朝臣巡视灾区,称宣抚安慰使。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 司门部郎中

    官名。明初刑部所属司门部长官。洪武六年 (1373) 始置,初二人,正五品。十三年,改置一人。掌本属部之事。二十三年,随司门部并罢。

  • 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十四年 (1277),置司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监治龙兴、吉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江州、南康、赣州、建昌、南安等路。隶江南行御史台。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

  • 榷盐院

    官署名。辽朝食盐官卖机构。太宗时,辽得十六州之地,置榷盐院于香河县,官卖食盐。

  • 建置、设立某官。《左传·昭公元年》: “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树之官。”

  • 宦者令丞

    官名。战国时已有宦者令,秦汉沿置,掌管宦者,属少府,有丞,宦者是宫内、特别是后宫服杂役之人,人数众多,故汉代宦者令有丞七人。宦者令办公之署称宦者署,也常为官员等待皇帝诏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