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宰执

宰执

宰相与执政合称。北宋前期,宰执包括宰相、参知政事和枢密院长官、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以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宰相,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长官、副长官为执政。元朝包括中书省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及参加政事。


宰相的别称。因宰相执一国政柄,故称宰执。唐代以中书令、侍中任宰相,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也为宰相,皆称“宰执”。《旧唐书·许敬宗传论》:“马周、刘洎,起羁旅徒步,六七年间,皆登宰执。”宋代的同平章事、平章军国重事、使相、参知政事等,皆称宰执。见《宋史·职官一·宰执》。

猜你喜欢

  • 辅国将军

    ①官名。将军名号。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置,拜伏完为之,仪比三司。三国、两晋沿之,魏、晋皆三品。十六国后秦、后凉、北凉亦置。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 七月改名辅师将军,后废帝元徽二年(474

  • 乡勇

    清代后期的地方武装,相当于前代的乡兵。嘉庆初,白莲教起义,由于当时绿营腐败,清廷曾招募四川、陕西、湖南三省乡勇帮助绿营作战。

  • 宣判

    宣抚判官简称。

  • 南京留守府总参议

    官名。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后临时设置, 见“南京留守府”。

  • 棘寺

    官署。1、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后杨愔与魏收及邵请置学……槐宫棘寺,显丽于中。”唐骆宾王诗:“棘诗游三礼,蓬山簉八儒。”(《骆宾王集五·久戍边城有怀京邑》)。2、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在棘树

  • 五利

    官名。汉置,为五利将军的简称。详见“五利将军”条。

  • 爽酋

    官名。南诏官,与弥勤、勤齐掌赋税。

  • 阍寺

    官名。春秋置。守门小吏。《礼记·内则》:“阍寺守之。”阍人寺人的省称。《礼记·内则》:“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注:“阍掌守中门之禁也,寺掌内入之禁令也。”汉班固《西都赋》:“阉尹阍寺。

  • 度支部右丞

    参见“度支部左丞”。

  • 学台

    “提督学政”之别称。郡提督学政,参看“学政”条、“提督学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