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太傅

太子太傅

官名。与太子少傅并称太子二傅。西汉初掌保养、监护、辅翼太子,昭、宣以后兼掌教谕训导。秩二千石。与太子少傅同领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等东宫官属。新莽改名太子师。东汉复故,秩中二千石,掌辅导太子,不领东宫官属及庶务,诸属官由少傅主之。太子于二傅执弟子之礼,太傅不称臣。三国魏以二傅并摄东宫事务,与尚书、东曹并掌太子、诸侯官属选举,三品。西晋三品,有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僚属。东宫官属如中庶子、中舍人、食官令、庶子、舍人、洗马、率更令、家令、仆、门大夫、卫率等悉隶詹事,有时罢詹事,则悉隶二傅。惠帝时增置太师、太保、少师、少保,与二傅合称六傅,然不常设。东晋、南朝省师、保,唯置二傅。南朝皆置詹事,二傅不领官属庶务。宋三品,梁十六班,陈二品,秩中二千石。北魏至明、清,设置、职掌、品秩皆同“太子太师”,位在太子太师下、太子太保上。


官名。是辅导太子德育的官。商、西周、东周列国秦汉皆有,汉高帝以叔孙通为太子太傅,位次太常。东汉太傅礼如师,不领官属。汉魏太子于二傅执弟子礼,给书面文辞,称书,而不称令;太傅于太子不称臣。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隋、唐等历代多沿制。清代中叶以后无太子,但其加衔中也有太子师、傅、保,为从一品,而且视为荣典。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六傅》、《历代职官表·师傅保加衔》。

猜你喜欢

  • 后侍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二命。统领宫廷卫士负责御寝北门的警卫,皇帝临朝及出行时,亦随从护卫。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

  • 通政少卿

    官名。明建文(1399—1402)中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改通政为少卿。成祖朱棣即位,复旧。官名。明置,为通政寺副贰长官,位在卿下,佐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等事。惠帝建文年间,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改通政

  • 武人

    将帅。《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皇朝矣。”笺:“武人,谓将率也。”率,通帅。

  • ① 官名。商朝置。原指驻守在边疆的武官,后成为侍王左右的史官。西周史官分太史和内史两个系统。内史系统包括内史、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尹氏、内史尹氏等职名。春秋又有南史、左史、外史等职名。战国增置御史、柱

  • 色役使

    使职名。即户口色役使,唐玄宗天宝四载(745)户部郎中王鉷加勾当户口色役使。

  • 月卿

    即列卿。《尚书·洪范》有“卿士惟月”,传曰“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后世便本此称列卿为月卿。高适《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 显阳苑丞

    官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初置。官名,桓帝初置,掌显阳苑。《后汉书·孝桓帝纪》:“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

  • 都磨勘司

    即“三司都磨勘司”。

  • 简授

    见“特授”。

  • 崇文观祭酒

    官名。三国魏明帝置。《三国志·王肃传》: “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官名,三国魏明帝青龙四年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四年)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三国志·魏书·王